《神農本草經》又稱《本草經》或《本經》,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,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,代代口耳相傳,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,成書非一時,作者亦非一人,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、總結、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,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。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“七情和合”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,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。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,載藥365種,以三品分類法,分上、中、下三品,文字簡練古樸,成爲中藥理論精髓。
(舊作庵閭,《御覽》作奄閭,是)
味苦微寒。
主五臟淤血,腹中水氣,臚張留熱,風寒溼痹,身體諸痛。久服,輕身延年不老。生川穀。
《吳普》曰:奄閭,神農雷公桐君岐伯苦小溫無毒,李氏溫,或生上黨,葉青厚兩相當,七月花曰,九月實黑,七月九月十月採,驢馬食仙去(《御覽》)。
《名醫》曰:駏驉食之神仙,生雍州,亦生上黨,及道邊,十月採實,陰乾。
案《司馬相如賦》,有奄閭,張揖雲奄閭,蒿也,子可治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