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農本草經》又稱《本草經》或《本經》,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,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,代代口耳相傳,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,成書非一時,作者亦非一人,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、總結、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,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。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“七情和合”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,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。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,載藥365種,以三品分類法,分上、中、下三品,文字簡練古樸,成爲中藥理論精髓。
味甘溫。
主咳逆上氣,明目益精,安五藏,通百節,利九竅,下乳汁(《御覽》引雲,一名留公乳,《大觀本》,作一名公乳,黑字)。生山谷。
《吳普》曰:鍾乳,一名虛中,神農辛,桐君黃帝醫和甘,扁鵲甘無毒(《御覽》引雲李氏,大寒)。生山谷(《御覽》引雲,太山山谷)。陰處岸下,溜汁成(《御覽》引作溜汁所成聚),如乳汁,黃白色,空中相通。二月三月採,陰乾(凡《吳普》本草,掌禹錫所引者不復注,惟注其出《御覽》諸書者)。
《名醫》曰:一名公乳,一名蘆石,一名夏石,生少室及太山,採無時。
案《範子計然》雲:石鐘乳出武都,黃白者善(凡引計然,多出事文類聚,文選注,《御覽》,及《大觀本草》)。《列仙傳》雲:卬疏,煮石髓而服之,謂之石鐘乳,鍾當爲潼,《說文》雲乳汁也,鍾假音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