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金方

《千金要方》又稱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《千金方》,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,被譽爲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,共30卷,是綜合性臨牀醫著。唐朝孫思邈所著,約成書於永徽三年(652年)。該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,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。

膽腑脈論第一

論曰:膽腑者,主肝也,肝合氣於膽。膽者,中清之腑也,《難經》雲:膽者清淨之腑。《甲乙》雲:中精之腑。號將軍,決曹吏,重三兩三銖,長三寸三分,在肝短葉間下,貯水精汁二合《難經》作三合,能怒能喜,能剛能柔。目下裹大,其膽乃橫。凡膽腦髓骨脈女子胞,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,皆藏於陰而象於地,故藏而不瀉,名曰奇恆之腑。若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,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,其氣象天,故瀉而不藏,此受五臟濁氣,名曰傳化之腑,此不能久留,輸瀉者也。所謂五臟者,藏精氣《甲乙》作神而不瀉,故滿而不能實;六腑者,傳化物而不藏,故實而不能滿。所以然者,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,食下則腸實而胃虛。故曰:實而不滿,滿而不實也。


左手關上陽絕者,無膽脈也,苦膝疼,口中苦,眯目,善畏如見鬼,多驚少力,刺足厥陰,治陰,在足大指間,或刺三毛中;左手關上陽實者,膽實也,苦腹中不安,身軀習習也,刺足少陽,治陽,在足上第二指本節後一寸是。


膽病者,善太息,口苦,嘔宿汁,心澹澹恐,如人將捕之,咽中介介然,數唾,候在足少陽之本末,亦見其脈之陷下者灸之,其寒熱刺陽陵泉。若善嘔,有苦汁,長太息,心中澹澹,善悲恐,如人將捕之,邪在膽,逆在胃。膽液泄則口苦,胃氣逆則嘔苦汁,故曰嘔膽,刺三裏以下。胃氣逆,刺足少陽血絡以閉膽,卻調其虛實,以去其邪也。


膽脹者,脅下痛脹,口苦,太息。


肝前受病,移於膽,肝咳不已,則嘔膽汁。


厥氣客於膽,則夢鬥訟。《甲乙》雲:夢鬥訟自刳。


肝應筋,爪厚色黃者膽厚,爪薄色紅者膽薄,爪堅色青者膽急,爪耎色赤者膽緩,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,爪惡色黑多敗者膽結。


扁鵲雲:足厥陰與少陽爲表裏,表清裏濁。其病若實極則傷熱,熱則驚動精神而不守,臥起不定;若虛則傷寒,寒則恐畏,頭眩不能獨臥。發於玄水,其根在膽,先從頭面起,腫至足,方在治水篇。


膽有病,則眉爲之傾,病人眉系傾者七日死。


足少陽之脈,是動則病口苦,善太息,心脅痛不能反側,甚則面微塵,體無膏澤,足外反熱,是爲陽厥。是主骨所生病者,頭痛,角頷痛,目銳眥痛,缺盆中腫痛,腋下腫,馬刀挾癭,汗出振寒,瘧,胸中脅肋髀膝外至胻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,小指次指不用,盛者則人迎大一倍於寸口,虛者則人迎反小於寸口也。其經脈經筋支別已具第十一卷肝臟部中。


千金方-膽腑脈論第一-相關圖片

千金方 膽腑脈論第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