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禮》是儒家經典,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學家、軍事家周公旦所著,今從其思想內容分析,則說明儒家思想發展到戰國後期,融合道、法、陰陽等家思想,與春秋孔子時思想發生極大變化。《周禮》所涉及之內容極爲豐富。大至天下九州,天文曆象;小至溝洫道路,草木蟲魚。凡邦國建制,政法文教,禮樂兵刑,賦稅度支,膳食衣飾,寢廟車馬,農商醫卜,工藝製作,各種名物、典章、制度,無所不包。堪稱爲上古文化史之寶庫。
師氏掌以媺詔王。以三德教國子:一曰至德,以爲道本;二曰敏德,以爲行本;三曰孝德,以知逆惡。教三行:一曰孝行,以親父母;二曰友行,以尊賢良;三曰順行,以事師長。居虎門之左,司王朝,掌國中失之事,以教國子弟,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。凡祭祀、賓客、會同、喪紀、軍旅,王舉則従,聽治,亦如之。使其屬帥四夷之隸,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。且蹕,朝在野外,則守內列。
保氏掌諫王惡,而養國子以道。乃教之六藝,一曰五禮,二曰六樂,三曰五射,四曰五馭,五曰六書,六曰九數。乃教之六儀,一曰祭祀之容,二曰賓客之容,三曰朝廷之容,四曰喪紀之容,五曰軍旅之容,六曰車馬之容。凡祭禮、賓客、會同、喪紀、軍旅,王舉則従。聽治,亦如之。使其屬守王闈。
司諫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。正其行而強之道藝,巡問而觀察之,以時書其德行道藝,辨其能而可任於國事者,以考鄉里之治,以詔廢置,以行赦宥。
司救掌萬民之邪惡過失而誅讓之,以禮防禁而救之。凡民之有袤惡者,三讓而罰,三罰而士加明刑,恥諸嘉石。役諸司空,其有過失者,三讓而罰,三罰而歸於圜土。凡歲時有天患民病,則以節巡國中及郊野,而以王命施惠。
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。凡過而殺傷人者,以民成之。鳥獸亦如之。凡和難、父之仇闢諸海外,兄弟之仇闢諸千里之外,従父兄弟之仇不同國。君之仇眡父,師長之仇,眡兄弟,主友之仇,眡従父兄弟。弗闢,則與之瑞節而以執之。凡殺人有反殺者,使邦國交仇之。凡殺人而義者,不同國,令勿仇,仇之則死。凡有鬥怒者,成之,不可成者,則書之。先動者,誅之。 媒氏掌萬民之判。凡男女自成名以上,皆書年月日名焉。令男三十而娶,女二十而嫁。凡娶判妻入子者,皆書之。仲春之月,令會男女,於是時也,奔者不禁。若無故而不用令者,罰之。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,凡嫁子娶妻,入幣純帛無過五兩。禁遷葬者與嫁殤者,男女之陰訟,聽之於勝國之社。其附於刑者,歸之於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