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國語》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國別體著作。宋代以來,包括康有爲在內的多位學者懷疑《國語》爲西漢劉歆的僞作。該著作記錄範圍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(公元前990年)西征犬戎(約公元前947年),下至智伯被滅(公元前453年)。《國語》中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、宴饗、諷諫、辯說、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。《國語》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。
至於玄月,王召范蠡而問焉,曰:“諺有之曰,觥飯不及壺飧。今歲晚矣,子將奈何?”對曰:“微君王之言,臣故將謁之。臣聞從時者,猶救火、追亡人也,蹶而趨之,唯恐弗及。”王曰:“諾。”遂興師伐吳,至於五湖。
吳人聞之,出而挑戰,一日五反。王弗忍,欲許之,范蠡進諫曰:“夫謀之廊廟,失之中原,其可乎?王姑勿許也。臣聞之,得時無怠,時不再來,天予不取,反爲之災。贏縮轉化,後將悔之。天節固然,唯謀不遷。”王曰:“諾。”弗許。
范蠡曰:“臣聞古之善用兵者,贏縮以爲常,四時以爲紀,無過天極,究數而止。天道皇皇,日月以爲常,明者以爲法,微者則是行。陽至而陰,陰至而陽;日困而還,月盈而匡。古之善用兵者,因天地之常,與之俱行。後則用陰,先則用陽;近則用柔,遠則用剛。後無陰蔽,先無陽察,用人無藝,往從其所。剛強以御,陽節不盡,不死其野。彼來從我,固守勿與。
若將與之,必因天地之災,又觀其民之飢飽勞逸以參之。盡其陽節,盈吾陰節而奪之。宜爲人客,剛強而力疾;陽節不盡,輕而不可取。宜爲人主,安徐而重固;陰節不盡,柔而不可迫。
凡陳之道,設右以爲牝,益左以爲牡,蚤晏無失,必順天道,周旋無究。今其來也,剛強而力疾,王姑待之。”王曰:“諾。”弗與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