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御覽

《太平御覽》是宋代著名的類書,爲北宋李昉、李穆、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,始於太平興國二年(977)三月,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(983)十月。《太平御覽》採以羣書類集之,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爲千卷,所以初名爲《太平總類》;書成之後,宋太宗日覽三卷,一歲而讀周,所以又更名爲《太平御覽》。全書以天、地、人、事、物爲序,分成五十五部,可謂包羅古今萬象。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,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,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,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,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。

卷九

○斤


《釋名》曰:斤,謹也。板廣不可得削,又有節,則用此釿之所以詳謹,今減斧跡也。


崔鴻《十六國春秋》曰:石虎馳獵無度,晨出夜歸。又多輕行,躬行作所。太子太保韋謏諫曰:"白龍魚服,有豫且(子居切。)之禍,海若潛游,離葛陂之酷。願陛下清宮蹕路,思二神爲先鑑,不可忽天下之重,輕行斤斧之間。一旦有狂夫之變,雖龍騰之勇,不暇施也;智士之計,豈及設哉?"


《莊子》曰:郢人堊漫其鼻端,若蠅翼。使匠石斫之,運斤成風,盡堊而鼻不傷,郢人立而不失容。


《孫子》曰:何世之無才?何才之無施?良匠提斤斧造山林,樑棟阿衡之材,櫨柱楣椽之樸,森然陳於目前,大廈之器具矣。


《夢書》曰:斤斧爲選士取有材。夢得斤斧,選士來。


○鏟


《釋名》曰:鏟,平削也。


《廣雅》曰:籤(子廉切。)謂之鏟也。


鮑照《蕪城賦》曰:鏟利銅山。


○鐁(音斯)


《釋名》曰:鐁,彌也。有高下跡,以此鐁彌其上而平之。


○鑢(音慮)


《說文》曰:鑢,錯銅鐵也。


《方言》曰:錯、鑢互名也。


《韓詩》曰:如磨如錯。


○鐮


《釋名》曰:鐮,廉也。體廉薄,其所刈稍稍取之,似廉者也。


《東觀漢記》曰:山陽郡人江伯欲嫁姊,姊引鐮欲自割。


《魏略》曰:孟康,字公休,爲弘農太守。時出按行,敕吏卒各持鐮,自刈馬草。


《說苑》曰:孔子聞哭者,聲甚悲。進見之,吾丘子也,(吾,一音虞。)擁鐮帶索而哭。孔子問:"何哭之悲?"對曰:"吾有三失。"子曰:"願聞三失。"曰:"吾少好學,周遍天下,還後,吾親亡,是一失也;素尚高節不事庸君,臣節不遂,二失也;少擇交遊,寡於親友,老而無託,是三失也。請從此辭!"投水而死。孔子曰:"弟子記之,此足以爲戒!"於是歸養親者,十有二三。


《風俗通》曰:鐮刀自揆,積芻蕘之效。


○鍠(音橫)


《異苑》曰:長山郭悖,元嘉十二年病亡。後孫兒見悖着帽布裙,在靈牀上,呼孫與語云:"今得七日假,假滿便去。今將二小兒,捉僕在門,可就取也。"孫求僕,即得。又云:"汝叔從都還,得鍠犁鐴,(音闢。)可試取看。"便以呈之,仍以兩鐵相加,鎗鎗作聲。語孫曰:"我無復歸緣,從此而絕。"


○斨(自羊切)


《毛詩·豳·七月》曰:取彼斧斨,以伐遠揚。


又《破斧》曰: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。


○鏵


《釋名》曰:鍤,鍤地起土也。或曰削,能有所穿削也。或曰鏵,刳也,刳地爲坎也。


《晉書·安帝紀》曰:吳興王淡父爲鄰人竇度所殺。淡年十歲,陰有復仇之志。至年十八,密索利鍤刃,佯若耕耘,經一橋下,伺度船行還,伏於草中,淡於橋上以鍤斫之,而歸罪有司。太守孔嚴義其孝勇,上請宥之。


又曰:劉伶常乘鹿車,攜一壺酒,使人荷鍤而隨之,謂曰:"死便埋我!"


《淮南子》曰:故伊尹之興土功也,修腳者使之蹠(音只。)鏵,(長腳者蹠,得土多,鍤入土深也。)強膚者使之負土。


○鍤(附)


又曰:禹身執畚鍤,以爲民先,疏河而導之九支,鑿山而通九洛,闢五湖而寧東海。


○鋤


《說文》曰:鋤,薅(音蒿)斫也。,大鋤也。


《釋名》曰:鋤,助也,去穢助苗長。齊人謂其柄爲橿,橿然正直也。


《史記》曰:高後立諸呂爲王,擅權用事。朱虛侯年二十,有氣力,忿劉氏不得職。常入侍高後燕飲,曰:"請爲田歌。"太后笑曰:"若生而爲王子,安知田乎?"章曰:"臣知之。"太后曰:"試爲言田意。"章曰:"深耕穊種,立苗欲疏。非其種者,鋤而去之!"呂后默然。


《漢書》曰:雖有鎡錤,(上音茲,下音基。)不如逢時,(鎡錤,鋤。雖有田器,值時乃獲。)信矣!樊噲、夏侯、灌嬰之徒,方其鼓刀、僕御、販繒之時,豈自知附驥尾,勒功帝籍,慶流子孫哉?


又曰:倪寬受業孔安國,貧無資,賃作,帶經而鋤,伏息輒誦讀。


又曰:龔遂爲渤海太守,悉罷逐捕盜賊吏。諸持鋤鉤田器者爲良人,持杖器者爲盜賊。


又曰:嚴延年爲河南太守。京兆尹張敞聞延年用刑刻急,以書諭之。延年報曰:"河南,天下嚥喉,二週餘弊,莠盛苗穢,何可不鋤也?"


《魏略》曰:常林爲諸生,帶經耕鋤。其妻餉之,相敬如賓。


《蜀志》曰:先主將誅張裕,諸葛亮表請其罪,曰:"芳蘭生門,不得不鋤。"


《賈子》曰:商君專任刑法,以刻薄爲教。秦人父子兄弟,無父兄之恩。踑踞反目,有若禽獸。借父耰鋤,意有得色。


《搜神記》曰:扶風楊道和於田中值雷雨,止桑樹下。霹靂擊之,道和以鋤格之,折其右肱,遂落地,色如丹,目如鏡。


伏候《古今注》曰:曾子鋤瓜,有三足鳥卒其冠。


《世說》曰:管寧、華歆共園中鋤菜,忽見地有片黃金,管揮鋤與瓦石不異,華捉而擲去。


應璩詩曰:古有行道人,陌上見三叟。年各百餘歲,相與鋤禾莠。住車問三叟,何以得此壽?上叟前致辭,內中嫗貌醜;中叟前致辭,量腹節所受;下叟前致辭,暮臥不覆首。要哉三叟言,所以能長久!


○錐


《左傳》曰:錐刀之末,將盡爭之。


《史記》曰:平原君曰:"夫賢士之處世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。"


《戰國策》曰:蘇秦行而歸,負書擔囊,父母不與之。秦嘆曰:"皆秦之罪也!"乃夜發書,陳篋數十,得太公《陰符》,伏而讀之。欲睡,引錐自刺其股,血流至踵。


王隱《晉書》曰:梅陶及鍾雅數說餘事,祖納輒困,因謂之曰:"君汝潁之士利如錐,我幽冀之士鈍如椎。"杞具椎門中。


又曰:王濬伐吳,吳人於江險要害之處,作鐵錐,長丈餘,暗置江中。濬乃作大筏先行,鐵錐輒着筏去。


又曰:赫連勃勃。勃性工巧,然殘忍刻暴。乃蒸土築城,錐入一寸,即殺作者;錐若不入,即殺行錐者,而並築之。


《管子》曰:女有一錐,然後成爲女。


《孫卿子》曰:無置錐之地,而公侯不能與之爭名,仲尼是也。


《莊子》曰:堯、舜有天下,子孫無置錐之地。


《韓子》曰:堯、舜無置錐之地,於後世而德結。


《呂氏春秋》曰:子產相鄭十八年,刑三人,殺三人,錐刀之遺於道者,莫之敢舉。


○鑽


《尚書大傳》曰:古者中刑用鑽、鑿。


《物理論》曰:趙堯,錐鑽之吏,能探高祖深心,致位丞相。


○鉗


《漢書》曰:江充捕巫蠱,燒鐵鉗灼,強服之。


《吳時外國傳》曰:扶南有訟者,燒鐵令赤,以鉗舉鐵,着手行七步,無罪者手不燒,有罪者手即焦。


○泥鏝


《爾雅》曰:鏝謂之圬。(郭璞注曰:泥鏝也。)


《說文》曰:鏝,鐵圬也。


《左傳》曰:鄭子產相鄭伯如晉,晉侯未之見。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,而納車馬焉,曰:"文公之爲盟主也,崇大諸侯之館,圬人以時塓館宮室。"(圬人,塗者。)


《論語》曰:宰予晝寢,子曰:"朽木不可雕也,糞土之牆不可污也!"


○凳


《續晉陽秋》曰:何無忌母,劉牢之姊也。無忌與高祖謀,夜於屏風裏制檄文。母潛凳於屏風上窺之,既知其謀,大喜,謂曰:"汝能如此,吾仇恥雪矣!"


《世說》曰:謝中郎在壽陽敗,臨奔走,猶求玉怗凳也。


○籃


《集異記》曰:丹陽張承先家有鬼,長爲其取物。會有客,須蓴斤、鯉魚二十頭。鬼將一小兒,持籃至驃騎街十字路,小兒睡覺,看籃中已有蓴、鯉。


○{鬲}(許的切)


《方言》曰:{鬲},所以注斛。陳魏宋楚之間謂之{鬲},或謂之籮。自關而西謂之注箕。(郭璞注曰:盛米穀寫斛中也,江東亦呼爲{鬲},籮屬,形小而高也。)


《續搜神記》曰:吳興人章苟者,於田中耕,乘小船以歸。籮魚鮭置船中,著菰裏,有物輒已食盡,如此非一。後日,磨鍛,於菰蘆中見一大蛇偷。苟以鋘叉之,中其蛇。


○籠


《史記》曰:宋元王二年,江使神龜使於河,至泉陽,漁者豫且舉網而囚之,置籠中。見夢於王曰:"我爲江使於河伯,而網當路,豫且得我。王有德義,故來告愬。"


又曰:齊使淳于髡獻鵠於楚,出邑門,道飛其鵠,揭空籠而獻之。


《東觀漢記》曰:耿恭於疏勒城穿井,十五丈得水。恭乃正衣冠,向井再拜,爲吏士禱水,身自率士負籠,有飛泉涌出。吏士驚喜,皆稱萬歲。


《晉中興徵祥說》曰:泰元中,公王婦女發緩傾髻,以爲盛飭,用發豐多,不可恆戴,乃先於籠上榜之,名曰假髻,或曰假頭。至於貧民,不能自辦,自號無頭,就人借髻,亦服之妖也。無幾時,烈宗晏駕,而天下騷動,二十年中兵革不息。孫恩之亂,刑斬無數。桓玄之役,死者萬計。凡被戮之家,多亡頭首。


沈約《宋書》曰:廢帝狂悖無道,誅害羣臣,公卿忌憚,諸父並聚之殿內,毆棰陵曳,無復人理。建安王休仁,及太宗山陽王休祐形體並肥壯,帝以竹籠盛而稱之。


《續述徵記》曰:梁鄒西有籠水,發源長城山,直北流於梁郭西注濟水。或雲齊之孝婦,誠感神明,涌泉發於內,潛以績籠蔽之,人莫之知,由是無谷汲之勞。姑及家人疑而嫉之,值出而搜其室,既無所睹,試發此籠,而泉遂濆涌,流漂居宇,所以名曰籠水也。


《莊子》曰:一雀過羿,羿必得之。或以天下爲之籠,則雀無逃矣。是故湯以庖籠伊尹,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,以其所好籠之也。


《淮南子》曰:張天下以爲之籠,因江海以爲之罟,何亡魚失鳥之有乎?


又曰:狐裘負籠,甚可怪也。


《世說》曰:宋處宗甚有思理,常得一長鳴雞,愛而食之,恆籠盛着窗間。雞遂作人語,與處宗談論,極有言思,終日不輟。處宗因此言巧大進。


《楚辭》曰:鳳皇作鶉籠兮,雖翕翅其不容。


傅鹹《班鳩賦·敘》雲:餘楸蔚然成林,閒居無爲。有時遊之,顧見斑鳩,音聲可悅,於是捕而畜之。既己擾馴,出之於籠,無何失去。後時時一來,飛翔似如有戀。聊爲之賦。


成公綏《鸚鵡賦》曰:小禽也,以其能言解意,故爲人所愛。盛之以金籠,升之以殿堂,可謂珍之矣。蓋乃未得鳥之性也!


古詩曰:羅敷好蠶桑,採桑城南隅。青絲爲籠繩,桂枝爲籠鉤。


沈約《宋書》曰:廢帝狂悖無道,誅害羣公,忌憚諸父,並聚之殿內,歐棰陵曳,無復人理。建安王休仁,及太宗山陽王休祐,形體並肥壯,帝每以竹籠盛而稱之。


○籝


《說文》曰:籝,笭也。


《漢書》曰:韋賢曰:"遺子黃金滿籝,不如一經。"


太平御覽-卷九-相關圖片

太平御覽 卷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