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御覽》是宋代著名的類書,爲北宋李昉、李穆、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,始於太平興國二年(977)三月,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(983)十月。《太平御覽》採以羣書類集之,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爲千卷,所以初名爲《太平總類》;書成之後,宋太宗日覽三卷,一歲而讀周,所以又更名爲《太平御覽》。全書以天、地、人、事、物爲序,分成五十五部,可謂包羅古今萬象。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,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,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,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,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。
○羹
《周禮·天官·亨人》曰:祭祀共大羹、鉶羹,賓客亦如之。(大羹,肉湆者。鄭司農雲:大羹,不致五味也。鉶羹,加鹽菜也。湆音泣。)
《禮》曰:食居人之左,羹居人之右。毋嚃羹,(亦嫌欲疾。嚃,不嚼菜也,音敕答切。)毋絮羹。(爲其詳於味。絮猶調也。絮,敕處切。)客絮羹,主人辭不能烹。羹之有菜者用挾,無菜者不用挾。
又曰:雉羹、雞羹、兔羹、芼羹,食自諸侯已下,至於庶人,無等。(羹,食之主。)
又曰:子卯稷食菜羹,(忌日貶也。)夫人與君同庖。(不時殺也。)
又曰:不能食粥,羹之以菜可也。(謂性不能者,可食飯菜羹。)
又曰:大饗之禮尚玄酒,而俎腥魚,大羹不和,有遺味者矣。
《左傳》曰:潁考叔有獻於鄭莊公。公賜之食,食而舍肉。公問其故,對曰:"小人有母,皆嘗小人之食矣,未嘗君之羹,請以遺之。"(肉有汁曰羹。)
又曰:臧哀伯諫曰:"大羹不致。"(大羹,肉汁也,不致五味,不忘本也。)
又曰:鄭伐宋,將戰,華元殺羊食士,其御羊斟不與。及鄭師與宋師戰,曰:"疇昔之羊子爲政,今日之事我爲政!"(疇昔,猶前日也。)與入鄭師,故敗。君子謂羊斟非人也,以其私憾敗國殄民,(憾,恨也。殄,盡也。)於是刑孰大焉?詩所謂"人之無良"者,(詩義取不良之人相怨以亡。)其羊斟之謂乎?
又曰:楚獻黿於鄭靈公。子公宋與子家將見。(宋,子公也。子家,歸生。)子公之食指動,(第二指也。)以示子家曰:"他日我如此,必嘗異味。"及入,宰夫將解黿,相視而笑。公問之,(問所笑。)子家以告。及食大夫黿,召子公而弗與也。(欲使指動無效也。)子公怒,染指於鼎,嘗之而去。
又曰:叔鮒求貨於衛,淫芻蕘者。衛人使屠伯饋叔向羹與一篋錦,叔向受羹反錦。
又曰:和如羹焉,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,燀之以薪。(燀,炊也。)宰夫和之,齊之以味,濟其不及,以泄其過。君子食之,以平其心。君臣亦然,以水濟水,誰能食之?
《書》曰:若作和羹,爾惟鹽梅。(鹽,鹹。梅,鮓。羹須鹽鮓以和之。)
《詩義疏》曰:鴞肉甚美,可以爲羹臛。
《語》曰:雖蔬食菜羹,瓜祭,必齊如也。
《爾雅》曰:肉謂之羹。(郭璞注曰:肉,臛也。舊說肉有汁曰羹。孫氏以爲,肉,作羹之物,因以名雲。)
《廣雅》曰:羹謂之湆。
《說文》曰:羹,五味和粥也。
《釋名》曰:羹,汪也,汁汪郎也。
《史記》曰:古者,天子常以春秋解祠黃帝,用一梟破鏡。(如淳曰:漢史東郡送梟,五日作梟羹,以賜百官也。)
又曰:項王爲高祖置太公於機上,告漢王,漢王曰:"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,約爲弟兄,吾翁即若翁。必欲烹而翁,幸分我一杯羹。"
又曰:高祖少時,與賓客過丘嫂,食,嫂厭叔與客來,佯爲羹盡,櫟釜邊,客以故去。已而視釜中,尚有羹。由此怨其嫂,封其子頡羹侯。
《戰國策》曰:樂羊爲魏將,而攻中山。其子在中山。中山君烹其子而遺之羹,樂羊啜之盡一杯。文侯謂褚師贊曰:"樂羊以我故食其子肉。"對曰:"其子食之,其誰不食?"羊下中山,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。
又曰:中山君饗大司馬,子期在焉。羊羹不遍,子期怒,走楚,說王伐中山。中山君亡,有二人挈子隨後,問之,曰:"臣父嘗餓且死,君下壺飧哺臣之父,故來死君也。"中山君嘆曰:"吾以一碗羊羹亡國,以一壺飧得二士死。"
《後漢書》曰:太尉劉寬性仁恕,不妄喜怒。嘗服朝服,侍婢奉肉羹,翻污其衣,婢遽收之。寬神色不異,徐言:"羹爛汝手乎?"
《東觀漢記》曰:王渙爲洛陽令。馬帝正數從賣羹飯家乞貸,不得,輒歐罵之,至忿,煞正。捕得,渙問知事實,便諷吏解遣。
謝承《後漢書》曰:陸續詣詔獄,其母至京師餉食。續對餉泣曰:"續母來。"使者問其故,答曰:"續母作羹,截肉未嘗不方,斷蔥寸寸無不同,是以知母來。"
又曰:陶碩,字公超,啖蕪菁羹,無鹽。
《帝王世紀》曰:文王長子曰伯邑考,紂烹以爲羹,以賜文王,曰:"聖人不食其子羹。"文王得而食之。紂曰:"誰謂西伯聖者與?食其子羹而不知!"
《晉書》曰:桓溫錶王浚之孫曰:"浚今有三孫,年出六十,室如懸磬,餬口江濱,四節蒸嘗,菜羹不給。"
《宋書》曰:湘州刺史王僧虔引樂頤之爲主簿,以同僚非人,棄官去。吏部郎庾杲之嘗往候,頤之爲設食,惟枯魚菜菹。杲之曰:"我不能食之。"母聞之,自出嘗膳,魚羹數種。杲之曰:"卿過於茅季偉,我非郭林宗。"
又曰:殷淳子孚,有父風。嘗與侍中何勖共食,孚羹盡。勖雲:"益殷蓴羹。"勖,司空無忌子也。孚徐輟箸曰:"何無忌諱!"
又曰:朱修之爲荊州刺史。姊在鄉里,飢寒不立。修之貴爲刺史,未曾供贍。往姊家姊爲設菜羹粗飯以激之。
又曰:毛修之被禽入魏,敬事嵩山道士冠謙之。謙之在魏,太武帝信敬,營護之,故不死。修之嘗爲羊羹,薦魏尚書,以爲絕味,獻之武帝,大悅,以爲太官令。被寵,遂爲尚書,封南郡公,太官令如故。
又曰:宋末,齊高帝輔政。劉彥節知運祚將遷,密懷異圖。及沈攸之舉兵,齊高入屯朝堂,袁粲鎮石頭,潛與彥節及諸大將黃回等謀,夜會石頭,詰旦乃發。彥節素怯,搔擾不自安,脯後便自丹陽郡車載婦女盡室奔石頭。臨去,婦蕭氏強勸令食。彥節啜羹,寫胸中,手振不自禁。
《齊書》曰:高祖既爲齊王,置酒爲樂。羹膾既至,崔祖思曰:"此味故爲南北所推。"侍中沈文季曰:"羹膾吳食,非祖思所解。"祖思曰:"'炮鱉膾鯉',似非勾吳之詩。"文季曰:"千里蓴羹',豈關魯衛之說?"帝甚悅曰:"蓴羹故應還沈。"
又曰:朱緒無行。母病積年,忽思菰羹。緒妻到市買菰爲羹,欲奉母。緒曰:"病復安能食?先嚐之。"遂並食盡。母怒曰:"我病欲此羹,汝何心並啖盡?天若有知,當令汝哽死!"緒聞,心中介介然,即吐血,明日而死。
《梁書》曰:蕭勵爲廣州刺史,徵爲太子左衛率。勵性嗇儉,而器度寬裕。左右嘗將羹,正胸前翻之,顏色不異,徐呼更衣。
《後魏書》曰:趙琰,字叔起。嘗送子冀州聘室,過路旁主人設羊羹,琰訪知盜殺,卒辭不食。
又曰:彭城王浟爲滄州刺史。有溼沃縣主簿張達,嘗詣州投人舍食雞羹,浟察知之。守令畢集,浟對衆謂達曰:"食羹何不還價直也?"達即伏罪,合境號爲神明。
《唐書》曰:魏元忠前後三坐棄市,偶得不死。武后嘗問之,對曰:"臣猶鹿耳,羅織之徒,苟須臣肉作羹耳。"
《荀卿子》曰:孔子厄於陳、蔡,藜羹不糝。
《韓子》曰:堯有天下,糲粱之食、藜藿之羹。
又曰:昭僖侯之時,宰人上食,而羹中有生肝焉。昭侯召宰人,以次而誚之曰:"汝何爲置生肝羹中?"衆宰人曰:"竊以爲有欲去上食宰也。"
《淮南子》曰:鼓造闢兵,壽盡五月。(高誘曰:鼓造謂梟。今世人五月作梟羹,亦作蝦蟆羹。)
又曰:楚人有烹猴者,而召其鄰人,以爲狗羹也而甘之。後聞其猴也,據地而嘔之。此不知味也。
又曰:太宰子朱侍食於令尹子國,子國伏羹而熱,援漿以泛。明日,子朱辭官,曰:"令尹輕行而簡禮,其辱人不難。"明日,伏節尹,怒而笞之三百。
《秦子》曰:五味者,各稱一族之名,合和一鼎名曰羹。猶威重廉平,恩合而爲信也。
《郭子》曰:陸士衡詣王武子,武子有數斛羊酪,指以示陸曰:"卿東吳何以敵此?"陸雲:"千里蓴羹,未下鹽鼓。"
劉向《新序》曰:紂王天下,熊羹不熟,而殺庖人。
又曰:平公問叔向曰:"齊桓公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。如是,君不知臣力,何也?"師曠侍,曰:"臣請以喻五味:管仲善斷割之,隰朋善煎熬之,賓須無善齊和之,羹已熟矣而進之。"
又曰:魏文侯見箕季子,日晏,進糲飧瓜瓠之羹,曰:"豈不能具五味?教我無斂於百姓,以省飲食之養也。"
《風俗通》曰:昭帝時,大官上食,羹中有發,切中有土,令承坐不謹敬,皆論。
劉禎《毛詩義問》曰:鉶羹有菜、鹽、鼓。其中菜爲其形象可食,因以鉶爲名。
陸機《毛詩草木疏》曰:梅,杏類也。其子赤而酢,不可生啖。煮而曝幹爲蘇,可着羹臛中。
《廣志》曰:大渡蜂,取其子得數升爲羹,亦可蒸食。
《臨海水物志》曰:民皆好啖猴頭羹,雖五肉臛不能及之。其俗言:"寧負千石之粟,不願負猴頭羹臛。"
《笑林》曰:人有和羹者,以杓嘗之,少鹽,便益之。後復嘗之向杓中者,故云鹽不足。如此數益升許鹽,故不鹹,因以爲怪。
《食經》曰:有豬蹄酸羹法、胡羹法、雞羹法、{庶}笴鴨羹法。
《楚辭·天問》曰:緣鵠飾玉,后帝食饗。(后帝,殷湯也。言伊尹始仕,緣因烹鵠鳥之羹,修飾玉鼎,以事於湯,湯賢之,遂相也。)彭鏗斟雉,堯帝何饗?(彭鏗,彭祖也。好和滋味斟羹事,事堯,堯而饗食之。)受壽永多,夫何久長?(言彭祖進雉羹於堯,堯饗之,以壽之也。)
又《九章》曰:懲於羹者而吹齏。(言人有啜而熱中,懲艾之,見齏則吹之。)
又《招魂》曰:和酸若苦陳吳羹。(吳人攻作。)
又《大招》曰:鮮〈蟲雋〉甘雞和楚酪。(酪,酢胾也。言取生大鱉,烹之作羹,調以飴蜜,復有肥雞肉,和以酢酪,其味清也。)
又曰:內鶬鴿鵠味豺羹。(鶬,鶬,鶴。鴿,似鳩而小,青白。鵠,黃鵠也。豺,似狗。言宰夫巧於調和,先甘酸鶬鵠肉,故羹美也。)
《唐明皇雜錄》曰:李林甫子婿鄭平爲戶部員外,嘗與林甫同處。一日,林甫就院省其女,遇平櫛發,見林甫至,遽欲退藏。林甫固邀之,見其鬚髮皆白,謂平曰:"上當賜甘露羹,郎其食之,縱當華皓,必當鬒黑!"明日,果有中使至,賜林甫食中有甘露羹,遂以與平。平食訖,一旦發毛如{殹石}。
《嶺表異錄》曰:交址之人重不祿羹。羹以羊、鹿、雞、豬肉和骨同一釜煮之,令極肥濃,漉去肉,進之蔥姜,調以五味,貯以盆器,置之盤中。羹中有觜銀銀杓,可受一升。即更相揖讓,多自主人先舉,即滿斟一杓,內觜入鼻,仰首,徐傾之。飲盡,傳杓,如酒巡行之。喫羹瞭然,續以諸饌,謂之不錄會。(亦呼爲先腦也。)交址之人,或經營事務,彌縫推要,但備此會,無不諧者。(《安南錄異圖》鑿穿心,飛頭鼻飲者,皆遺風也。)
張翰《豆羹賦》曰:乃有孟秋嘉菽,垂枝挺莢。是刈是獲,充簞盈篋。香鑠和調,同疾赴急。
桓鱗《七說》曰:河黿之羹,齊以蘭梅。芬芳甘旨,末咽先滋。
衛洪《七開》曰:馨羹芬臛,凝色生華。
《皇象書》曰:想必醉令作醴,梅羹相待。
繆襲《祭儀》曰:夏祀,調和羹芼以葵;秋祀,羹以蔥;春祀,和羹芼以韭。
○臛
《蒼頡解詁》曰:臇少年汁,臛也。膹,臛多澤。(膹,房文切。)
《說文》曰:臛,肉羹。
《釋名》曰:臛,曰蒿也,香氣蒿高也。
《齊書曰:虞悰家富於財,而善爲滋味。豫章王嶷盛饌享賓,謂悰曰:"餚羞有所遺否?"悰曰:"《何曾食疏》有黃頷臛,恨無之。"
《廣志》曰:晨鳧肥而耐寒,宜爲臛。
劉欣期《交州記》曰:九真太守陶璜立郡築城,於土穴中得一物,白色,形似蠶蛹,無頭,長數十丈,大十餘圍,軟軟動,莫能名。剖腹有肉,如豬肪。遂以爲臛,甚香美。璜啖一杯,三軍盡食。
《齊諧記》曰:江北華本者,爲人好鱉臛。
《食經》曰:有芋子酢臛法。
《楚辭·招魂》曰:臛鱉炮羔有柘漿。(言以飴蜜胹鱉炮羔。或日臑鱉缹羹,和牛五臟爲羹臛也。鵠酸臇鳧煎鴻鶬(鴻,鳴鴶。鶬,鵠也。言復以酸酢烹鵠爲羹,小臇鳧煎熬鴻鶬,令羹肥美也。)露雞臛臇,)厲而不爽(厲,烈也。爽,敗也。楚人名敗曰爽。言乃復烹露棲之肥雞,雞臛鱉肉,其味清烈而不敗也。)
又《大招》曰:煎鯽臛爵。(言煎鮒魚臛黃雀也。)
崔駰《博徒論》曰:鶩臛羊殘。
陳思王《七啓》曰:臛江界之潛黿。
王粲《七釋》曰:黿羹蠙臛。
○飲
《周禮·天官·膳夫》曰:飲用六清。(六清:水、漿、醴、〈酉京〉、醫、酏也。醫,於美切。酏,以支切。)
又《食醫》曰:飲齊視冬時。(飲宜寒也。)
又《酒正》曰:酒正辨四飲之物:一曰清,二曰醷,三曰漿,四曰酏。(清,謂醴之泲者也。醷,《內則》所謂或以酏爲醴者。凡醴濁釀,酏爲之則少清矣。醴者,酏粥清也。)
又《漿人》曰:漿人掌共王之六飲:水、漿、醴、涼、醷、酏,入於酒府。(醴者,清也。鄭司農雲:涼,以水和酒也。玄謂:涼,今寒粥,若糗飯雜水。)
《禮記·玉藻》曰:天子五飲:上水、醬、酒、醴、酏。(上,以水爲上。)
又《郊特牲》曰:飲養陽氣,故有樂。
又《內則》曰:飲:(目諸飲也。)重醴、稻醴,清糟;黍醴,清糟;粱醴,清糟。(重,陪也。糟,醇也。清,泲也。致飲有醇者,有泲者,陪設之也。)或以酏爲醴,(釀粥爲醴。)黍酏。(酏,粥。)
又《外傳》曰:共王及後與世子食後所進之六飲,水居其上。其次曰漿,三曰醴,(釀粥爲之,淨而清。)四曰涼,(暑月以雜糗爲和水者。)五曰醴,(以幹梅、幹木瓜相和水。一名濫涼。)六曰酏。(以黍爲粥之薄者。)
《左傳》曰:醜父使公下,如華泉取飲,鄭周父御佐車,宛茷爲右,載齊侯以免。(佐車,副車。)
又曰:鄢陵之戰,欒鍼見子重之旌,請曰:"楚人謂'夫旌,子重之麾也'。彼其子重也,日臣之使於楚也,子重問晉國之勇,臣對曰:'好以衆整。'曰:'又何如'?(又問其餘。)臣對曰:'好以暇'。(暇,閒暇。)今兩國治戎,行人不使,不可謂整;臨事而食言,不可謂暇'。(食好整之言。)請攝飲焉。(攝,持也。持飲,往飲子重也。)公許之。使行人執榼承飲,(承,奉也。)造於子重,曰:"寡君乏使,使鍼御持矛,是以不得犒從者,使某攝飲。"子重曰:"夫子嘗與吾言於楚,必是故也,不亦識乎?"(知其以往言好暇故致飲。)受而飲之免使者而復鼓。(免,脫也。)
又曰:鄭師入陳,子展執縶而見,(見陳侯。)再拜稽首,承飲而進獻。(承飲,奉觴,示不失臣敬。)子美入,數俘而出。(子美,子產也。但數其所獲人數,不將以歸也。)
又曰:吳入楚,申包胥乞師於秦,立依於庭牆而哭,日夜不絕聲,勺飲不入口七日。
《論語》曰:一簞食,一瓢飲。
《穆天子傳》曰:天子渴於中,求飲未至,七萃之士曰高奔戎,割其左驂之頸,取其清血,以飲天子。(今西方之羌故刺馬咽取血飲之,創亦尋愈也。)天子美之,賜佩玉一隻。
《神仙傳》曰:蔡經尸解去,十餘年忽還家,言七月七日王君當來過,到其日可多作數百斛飲以供從官,乃去。到期,假借甕器,作飲數百斛,羅列覆置庭中。其日,方平果來。
《語林》曰:陸士衡在洛,夏月忽思竹篠飲,語劉實雲:"吾鄉曲之思轉深,今來東歸,恐無復相見理。"言此,已復之生感。
○漿
《詩》曰:或以其酒,不以其漿。(或醉其酒者,或不得漿者。)
《禮記·曲禮》曰:酒漿處右。
又《檀弓》曰:曾子謂子思曰:"伋,吾執親之喪也,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。"
又《內則》曰:漿、(酢也。)水、(清新。)醷,(梅漿。)濫。(以諸和水也。以《周禮》六飲校之,則濫,涼也。紀莒之間名諸爲濫。)
漢《釋名》曰:桃濫水也,水漬而藏之,其味濫濫然酢也。
《史記》曰:漿千儋,(儋,罌。)此亦比千乘之家。
又曰:薛公藏於賣漿家。
《漢書·郊祀歌》曰:奉尊柘漿析朝醒。(應劭曰:取甘柘汁以爲飲也。析,解。酲,病酒。言柘漿可以解朝醒也。)
《吳書》曰:袁術去壽春,時方盛夏,欲得蜜漿,又無蜜,遂歐血死。
《後魏書》曰:遊明根幼年遭亂,爲櫟陽王氏奴。主使牧羊,明根以漿倩人書字路邊,書地學之。
又曰:咸陽王禧謀逆被禽,送華林都亭,着千斤錢格鎖格,羽林掌衛之。時熱甚,禧渴悶垂死,敕斷水漿。侍中崔光令左右送酪漿升餘,禧一飲而盡。
《管子》曰:左酒右漿。(蔡邕注曰:事尚書,左酒,近體也;右漿,上遠。)
《列子》曰:列子之齊,中道而返,遇伯昏瞀人。瞀人曰:"奚方而反?"曰:"吾驚焉。""惡乎驚?"曰:"吾食於十漿,而五漿先饋。"(饋,遺也。)伯昏瞀人曰:"若是,則汝何爲已驚?"(遺汝之漿,何故驚也?)曰:"夫內誠不解,(內無誠實,外無解然。)形諜成光,(諜飾其形,身之光也。)以外鎮人心,(外以諜形鎮人,則其內不足也。)使人輕乎貴老(重少輕老,由乎形諜。)而察其所患。(形飾則心亂,亂必患生,故當察也。)夫漿人持爲食羹之貨,多餘之嬴,(漿人之饋我者,非貴我嬴也,蓋貨我以自盈耳。)其爲利也薄,其爲權也輕,而猶若是,(食羹之利薄,所利之權輕,相猶謀我,況有國者效我以功事乎?故我道中而反。)而況萬乘之主,身勞於國,而智盡乎事?彼將任我以事,而效我以功,吾是以驚也。"
《孟子》曰:《書》曰:"傒我後,後來無罰!"其君子實玄黃於篚,以迎其君子;其小人簞食壺漿,以迎其小人。
《袁子正書》曰:歲在申酉,乞漿得酒;歲在辰巳,嫁妻賣子。
《顧子》曰:非其道,壺漿不可受;是其道,雖天下不可讓。
《山海經》曰:高前之山,上有水焉,甚寒而清,帝臺之漿也,飲者不心痛。
《漢武故事》曰:西王母曰:"太上之藥,有玉津金漿,其次藥有五雲之漿。"
《神異經》曰:東南有人,名黃父,以霧露爲漿。
《廣志》曰:醶,〈酉京〉漿也。(醶,初檻切。)
《穆天子傳》曰:盛姬病,求飲,天子命取漿而給。(得之遂。)是曰壺輲。(壺,器名。輲,速也,音遄。)
焦贛《易林》曰:登上橋堂,飲萬歲漿。
《華山記》曰:華山上有明星玉女,持玉漿。
《孝子傳》曰:洛陽陽公輦義漿以給過客。
《世說》曰:嵩山北有大穴。晉初有一人誤墮穴中。緣行十許日,有草屋一區,中有二人,對坐圍棋。扃下有一杯白飲,墮者告以飢渴,棋者曰:"可飲此。"墮者飲之,氣力十倍。歸問張華,華曰:"所飲者玉漿。"
《典術》曰:餌桃膠,五十日後飲玉漿。
《楚辭·九歌》曰:奠桂酒兮椒漿。(以椒置漿中也。)
又曰:援北斗兮酌桂漿。
《西京雜記》曰:枚乘《柳賦》曰:"樽盈縹玉之酒,爵獻金漿之醪。"(梁人作諸柘酒,名曰金漿。)
張衡《思玄賦》曰:斟白水以爲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