瀕湖脈學

《瀕湖脈學》,脈學著作,1卷。明·李時珍撰於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。李時珍晚號瀕湖老人,此書撰於晚年,故名。全書用歌賦體形式,分《七言訣》和《四言訣》兩部分,《七言訣》論述浮、沉、遲、數、滑、澀、虛、實等27脈形狀、主病及相似脈鑑別。《四言訣》系李時珍父親李言聞根據宋·崔嘉彥所撰《脈訣》刪補而成,綜述脈理、脈法、五臟平脈、雜病脈象及真髒絕脈等。內容切合臨牀實際,易於記誦,流傳甚廣,爲初學中醫者學習脈法之階梯。

緩(陰)

緩脈:去來小駛於遲《脈經》。一息四至。戴氏。如絲在經。不卷其軸。應指和緩。往來甚勻。張太素。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。楊玄和。如微風輕颭柳梢。滑伯仁。


緩脈在卦爲坤。在時爲四季。在人爲脾。陽寸陰尺。上下同等。浮大而耎。無有偏勝者。平脈也。若非其時。即爲有病。緩而和勻。不浮不沉。不疾不徐。不微不弱者。即爲胃氣。故杜光庭雲:欲知死期何以取。古賢推定五般土。陽土須知不遇陰。陰土遇陰當細數。詳《玉函經》。


【體狀詩】


緩脈阿阿四至通,柳梢嫋嫋颭輕風,欲從脈裏求神氣,只在從容和緩中。


【相類詩】


見遲脈


【主病詩】


緩脈營衰衛有餘,或風或溼或脾虛,上爲項強下痿痹,分別浮沉大小區。


寸緩風邪項背拘,關爲風眩胃家虛,神門濡泄或風祕,或是蹣跚足力迂。


浮緩爲風。沉緩爲溼。緩大風虛。緩細溼痹。緩澀脾薄。緩弱氣虛。《脈訣》言:緩主脾熱口臭,反胃、齒痛、夢鬼諸病。出自杜撰。與緩無關。


瀕湖脈學-緩(陰)-相關圖片

瀕湖脈學 緩(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