瀕湖脈學

《瀕湖脈學》,脈學著作,1卷。明·李時珍撰於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。李時珍晚號瀕湖老人,此書撰於晚年,故名。全書用歌賦體形式,分《七言訣》和《四言訣》兩部分,《七言訣》論述浮、沉、遲、數、滑、澀、虛、實等27脈形狀、主病及相似脈鑑別。《四言訣》系李時珍父親李言聞根據宋·崔嘉彥所撰《脈訣》刪補而成,綜述脈理、脈法、五臟平脈、雜病脈象及真髒絕脈等。內容切合臨牀實際,易於記誦,流傳甚廣,爲初學中醫者學習脈法之階梯。

芤(陽中陰)

芤脈:浮大而耎。按之中央空。兩邊實《脈經》。中空外實。狀如慈蔥。


芤,慈蔥也。《素問》無芤名。劉三點雲:芤脈何似絕類慈蔥。指下成窟。有邊無中。戴同父雲:營行脈中。脈以血爲形。芤脈中空。脫血之象也。《脈經》雲:三部脈芤。長病得之生。卒病得之死。


《脈訣》言:兩頭有。中間無。是脈斷截矣。又言:主淋溼。氣入小腸。與失血之侯相反。誤世不小!


【體狀詩】


芤形浮大耎如蔥,邊實需知內已空,火犯陽經血上溢,熱侵陰絡下流紅。


【相類詩】


中空旁實乃爲芤,浮大而遲虛脈呼,芤更帶弦名曰革,芤爲失血革血虛。


【主病詩】


寸芤積血在於胸,關裏逢芤腸胃癰,尺部見之多下血,赤淋紅痢漏崩中。


瀕湖脈學-芤(陽中陰)-相關圖片

瀕湖脈學 芤(陽中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