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聖心源》是清·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,又名《醫聖心源》。作者將黃帝、岐伯、秦越人、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。本書闡發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、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諸書蘊義,卷一天人解;卷二六氣解;卷三脈法解;卷四勞傷解;卷五至卷七雜病解;卷八七竅解;卷九瘡瘍解;卷十婦人解。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。
陰生於上,胃以純陽而含陰氣,有陰則降,濁陰下降,是以清虛而善容納。陽生於下,脾以純陰而含陽氣,有陽則升,清陽上升,是以溫暖而善消磨。水谷入胃,脾陽磨化,渣滓下傳,而爲糞溺,精華上奉,而變氣血。
氣統於肺,血藏於肝。肝血溫升,則化陽神;肺氣清降,則產陰精。五藏皆有精,悉受之於腎;五藏皆有神,悉受之於心;五藏皆有血,悉受之於肝;五藏皆有氣,悉受之於肺。總由土氣之所化生也。
土爰稼穡,稼穡作甘,谷味之甘者,秉土氣也。五穀香甘,以養脾胃,土氣充盈,分輸四子。己土左旋,谷氣歸於心肺;戊土右轉,谷精歸於腎肝。脾胃者,倉廩之官,水穀之海,人有胃氣則生,絕胃氣則死。胃氣即水谷所化,食爲民天,所關非細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