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聖心源

《四聖心源》是清·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,又名《醫聖心源》。作者將黃帝、岐伯、秦越人、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。本書闡發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、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諸書蘊義,卷一天人解;卷二六氣解;卷三脈法解;卷四勞傷解;卷五至卷七雜病解;卷八七竅解;卷九瘡瘍解;卷十婦人解。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。

神驚

神發於心而交於腎,則神清而不搖。神不交精,是生驚悸,其原由於膽胃之不降。


乙木上行,而生君火,甲木下行,而化相火。升則爲君而降則爲相,雖異體而殊名,實一本而同原也。相火之降,賴乎胃土,胃氣右轉,陽隨土蟄,相火下根,是以膽壯而神謐。相火即君火之佐,相火下祕,則君火根深而不飛動,是以心定而神安。


胃土不降,相火失根,虛浮驚怯,神宇不寧。緣君相同氣,臣敗而君危,故魂搖而神蕩也。陽神祕藏,則甘寢而善記,陽泄而不藏,故善忘而不寐也。


胃土之不降,由於脾土之溼。足陽明化氣於燥金,性清降而收斂,金收而水藏之,故陽蟄於坎府。溼則胃土上鬱,收令不行,故火泄而陽飛也。


火炎於上,腎水沉寒,陰凝氣結,久而彌堅,歷年增長,狀如懷子,是謂奔豚。奔豚者,腎肝之陰氣聚而不散者也。水寒木枯,鬱而生風,搖撼不已,則心下悸動。悸見臍下,則根本振搖,奔豚發矣。奔豚上騰,侮土陵心,發作欲死,最爲劇證。數年之後,漸而火敗土崩,則人死矣。


大凡脾腎寒溼,無不有驚悸之證,驚悸不愈,必生奔豚積塊。此皆中氣虧損,陰盛陽虛之病也。庸工不解,以爲心血不足,乃以歸脾、補心之方,清涼滋潤,助陰伐陽,百不一生,最可傷也。


少陽相火,其性甚烈,而驚悸之家,則陽敗而火熄,非少陽之旺也。其相火極旺,如小建中、炙甘草兩證,乃少陽傷寒將傳陽明,故以芍藥、生地,瀉膽胃之燥熱,內傷中此證頗少也。


金鼎湯


甘草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桂枝三錢 芍藥三錢 龍骨二錢 牡蠣三錢


煎大半杯,溫服。


驚悸之證,土溼胃逆,相火不藏,應用茯苓去溼,半夏降胃,桂枝達肝,芍藥斂膽,龍骨、牡蠣,藏精聚神,以蟄陽根。陽降根深,則魂謐神安,驚悸不作矣。


其上熱者,倍芍藥以清膽火。下寒者,加附子以溫腎水。


若病重年深,奔豚凝結,少腹氣塊,堅硬澌寒,此陰邪已盛,緩用附子。當


燥土去溼,調其脾胃,後以溫燥之藥,熬膏貼之。詳具奔豚證中。


四聖心源-神驚-相關圖片

四聖心源 神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