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聖心源

《四聖心源》是清·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,又名《醫聖心源》。作者將黃帝、岐伯、秦越人、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。本書闡發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、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諸書蘊義,卷一天人解;卷二六氣解;卷三脈法解;卷四勞傷解;卷五至卷七雜病解;卷八七竅解;卷九瘡瘍解;卷十婦人解。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。

血瘀

肝主藏血,凡臟腑經絡之血,皆肝家之所灌注也。血以溫升爲性,緣腎水左旋,則生肝血,肝血方生,而已抱陽魂,故其性溫和而升散。實則直升,虛則遏陷,升則流暢,陷則凝瘀。


蓋血中溫氣,化火之本,而溫氣之原,則根於坎中之陽。坎陽虛虧,不能生髮乙木,溫氣衰損,故木陷而血瘀。久而失其華鮮,是以紅變而紫,紫變而黑。木主五色,凡肌膚枯槁,目眥青黑者,皆是肝血之瘀。而肝血不升之原,則在於脾,脾土滯陷,生氣遏抑,故肝無上達之路。


肝脾不升,原因陽衰陰旺,多生下寒。而溫氣抑鬱,火胎淪陷,往往變而爲熱。然熱在於肝,而脾腎兩家,則全是溼寒,不可專用清潤。至於溫氣頹敗,下熱不作者,十之六七,未可概論也。


血瘀之證,其下宜溫,而上宜清,溫則木生,清則火長。若木鬱而爲熱,乃變溫而爲清,而脾腎之藥,則純宜溫燥,無有二法。以脾陷之由,全因土溼,土溼之故,全因水寒。腎寒脾溼,則中氣不運,是以太陰不升。水土溼寒,中氣堙鬱,君相失根,半生上熱。若誤認陰虛,滋溼生寒,夭枉人命,百不一救也。


破瘀湯


甘草二錢 茯苓三錢 丹皮三錢 桂枝三錢 丹蔘三錢 桃仁三錢,炮,去皮尖 乾薑三錢 首烏三錢,蒸


煎大半杯,溫服。


四聖心源-血瘀-相關圖片

四聖心源 血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