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療本草

《食療本草》,食療專著,3卷。唐代孟詵撰,張鼎增補改編。約成書於唐開元年間(713~741年)。一般認爲此書前身爲孟詵《補養方》,張鼎補充89種食療品,又加按語(冠以“案經”,或作“謹按”),編爲本書。共載文227條,涉及260種食療品。諸品名下,註明藥性(溫、平、寒、冷),不載其味。正文述功效、禁忌及單方,間或論及形態、修治、產地等。首載菠薐、胡荽、莙薘、鱖魚等食蔬。尤以動物臟器療法與藻菌類食療作用之記載引人注目。所錄食療經驗多切實際,藥物來源廣泛,充分顧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區性,爲唐代較系統全面之食療專著。原書早佚,敦煌曾有殘卷出土,近代有輯佚本。

豬(豚)

(一)肉∶味苦,微寒。壓丹石,療熱閉血脈。虛人動風,不可久食。令人少子精,發宿疹。主療人腎虛。肉發痰,若患瘧疾人切忌食,必再發。〔證〕


(二)腎∶主人腎虛,不可久食。〔嘉〕


(三)江豬∶平。肉酸。多食令人體重。今捕人作脯,多皆不識。但食,少有腥氣。〔證〕


(四)又,舌∶和五味煮取汁飲,能健脾,補不足之氣,令人能食。〔證〕


(五)大豬頭∶主補虛,乏氣力,去驚癇、五痔,下丹石。〔嘉〕


(六)又,腸∶主虛渴,小便數,補下焦虛竭。〔嘉〕


(七)東行母豬糞一升,宿浸,去滓頓服,治毒黃熱病。〔嘉〕


(八)肚∶主暴痢虛弱。〔嘉〕


食療本草-豬(豚)-相關圖片

食療本草 豬(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