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飾太平
成語拼音
- fěn shì tài píng
粉飾太平成語解釋
- 粉飾塗飾表面。把社會黑暗混亂的狀況掩飾成太平的景象。
典故出處
- 宋·蘇軾《再上皇帝書》豈有別生義理,曲加粉飾而能欺天下哉。”
成語典故
- 有着粉飾太平的職責的人們是可原諒的,因爲他們也有理由麻木。★聞一多《可怕的冷靜》
成語造句
- 在困難面前,試圖粉飾太平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,我們需要正視現狀,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經有這樣一個時期。那時國家表面上看似繁榮昌盛,實則隱藏着諸多問題。
在某個朝代,皇帝一心貪圖享樂,他喜歡聽阿諛奉承之詞,對朝中的真實情況卻常常選擇視而不見。一些大臣爲了迎合皇帝,刻意營造出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,對民間的疾苦和社會的矛盾隻字不提。他們用華麗的言辭和虛假的表象來“粉飾太平”。
有一位忠臣,名叫李義。他看到國家真實的狀況後,憂心忡忡。他多次向皇帝進諫,希望皇帝能夠重視民間的呼聲,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。然而,皇帝卻認爲他是在危言聳聽,破壞了自己心中美好的太平假象。那些善於粉飾太平的大臣們,則趁機在皇帝面前說李義的壞話,導致李義漸漸被皇帝疏遠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民間的矛盾越來越激化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終於,一場大規模的起義爆發了。起義軍勢如破竹,迅速攻佔了許多城池。皇帝這才如夢初醒,但此時已經爲時晚矣。他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信李義的忠言,被那些粉飾太平的大臣們所矇蔽。
在這場動亂中,國家陷入了混亂和危機。曾經繁華的景象如泡影般破滅,而那些粉飾太平的大臣們也遭到了應有的懲罰。這個朝代最終走向了衰落,只留下了一段令人嘆息的歷史。
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,粉飾太平往往只能帶來短暫的虛假繁榮,卻無法真正解決問題。只有正視現實,勇於面對困難,積極採取措施,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,人民安居樂業。正如古人云:“良藥苦口利於病,忠言逆耳利於行。”我們應當從歷史中吸取教訓,摒棄粉飾太平的行爲,以真誠和務實的態度去建設和發展我們的國家。
粉飾太平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