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不鳴條
成語拼音
- fēng bù míng tiáo
風不鳴條成語解釋
- 和風輕拂,樹枝不發出聲響。比喻社會安定。
典故出處
- 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水旱》周公載紀而天下太平,國無夭傷,歲無荒年。當此之時,雨不破塳,風不鳴條。”漢·王充《論衡·是應》風不鳴條,雨不破塊,五日一風,十日一雨。”
成語典故
- 卻道數十年,真是五日一風,十日一雨,風不鳴條,雨不破塊,夜溼晝晴,信是太平有象。(《醒世姻緣》第二十四回)
成語造句
- 在這太平盛世,百姓安居樂業,到處呈現出風不鳴條的祥和景象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,它的邊境地區常常遭受狂風的侵襲。這些狂風肆虐,摧毀房屋,破壞莊稼,給百姓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。
有一年,新上任了一位賢明的地方官。他看到百姓們生活在這樣的苦難之中,心中十分不忍。於是,他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。
他開始仔細地研究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,尋找解決狂風問題的方法。他走訪了許多有經驗的老人和學者,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。經過一番努力,他終於找到了一些應對的策略。
他帶領百姓們一起植樹造林,加固房屋,修建防風設施。同時,他也注重改善民生,減輕百姓們的負擔,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。
在他的努力下,這個邊境地區的情況逐漸得到了改善。狂風不再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地侵襲,百姓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安穩。
有一天,當這位地方官巡查邊境的時候,他驚訝地發現,狂風似乎變得溫和了許多。即使有風颳過,也只是輕輕地吹拂着樹葉,發出細微的聲響,而不再像以前那樣發出可怕的呼嘯聲。百姓們告訴他,現在這裏的風幾乎都不會發出很大的聲音了,就好像風都知道不能再給人們帶來災難一樣。
這位地方官非常高興,他知道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。他感慨地說:“這真是風不鳴條啊,我們的努力終於讓這片土地恢復了平靜和安寧。”
從那以後,“風不鳴條”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,用來形容社會安定,天下太平。就如同《後漢書·第五倫傳》中所記載的那樣:“自是之後,盛德日新,刑錯不用,漢文之治,幾致刑措,風不鳴條,雨不破塊,蝗不入境。”它告訴我們,只要人們齊心協力,努力去改變不好的狀況,就能夠創造一個和諧、美好的世界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許多有識之士都以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意義爲目標,爲實現社會的安定和繁榮而不懈奮鬥。
風不鳴條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