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馬牛
成語拼音
- fēng mǎ niú
風馬牛成語解釋
- 風放逸,走失。指齊楚兩地相離甚遠,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◇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。同風馬牛不相及”。
典故出處
- 唐·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盜俠》唐責之‘某與公風馬牛耳,不意盱眙相遇,實慕君子,何至騶卒不若也。’”
成語典故
- 至於釋迦牟尼,可更與文藝界風馬牛了。★魯迅《熱風·反對含淚的批評家》
成語造句
- 即便看似毫無關聯,比如繪畫和數學,在某些創意領域的思維方式上也並非風馬牛不相及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兩個國家,一個是齊國,一個是楚國。
齊國是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國家,他們的君王齊桓公有着雄心壯志,渴望擴大自己的領土和影響力。而楚國地處南方,地域廣闊,實力也不容小覷。
有一次,齊桓公爲了一些政治目的,決定出兵攻打楚國。楚國得知這個消息後,十分震驚和不解。於是,楚國派出了一位使者前往齊國軍營,詢問齊桓公爲何要攻打他們。
使者見到齊桓公後,不卑不亢地問道:“齊楚兩國相隔甚遠,就像馬和牛即便走失了,也不會跑到對方的境內去。大王您現在無緣無故地出兵攻打我們楚國,這是爲什麼呢?”齊桓公聽了使者的話,一時之間也有些語塞,但他還是強詞奪理地說:“楚國沒有按時向周天子進貢,所以我要代表周天子來懲罰你們。”
使者聽後,微微一笑,回答道:“我們楚國一直按時向周天子進貢,從未有過懈怠。而且,進貢的事情應該是周天子來質問我們,大王您以這個理由出兵,似乎有些牽強吧。”齊桓公被使者說得啞口無言,但他又不甘心就這樣退兵。
雙方僵持不下之時,齊國的一位大臣站出來說:“大王,我們這次出兵確實有些倉促,而且楚國也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對付。不如我們先退兵,再從長計議。”齊桓公思考了片刻,最終決定退兵。
這場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了,但“風馬牛不相及”這個成語卻流傳了下來,用來形容兩件事物完全不相干,就如同齊國和楚國,本來毫無關聯,卻因爲一些無端的理由而產生了衝突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個成語時刻提醒着人們,不要輕易地去幹涉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事情,以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和紛爭。同時,也讓人們明白,在處理問題時,要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據,不能僅憑主觀臆斷或無端猜測就做出決定。
而齊國和楚國的這次交鋒,也讓兩國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對方的實力和態度,爲他們日後的關係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。此後,兩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,儘量避免了不必要的衝突和戰爭,共同維護着地區的和平與穩定。
風馬牛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