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辭伐罪
成語拼音
- fèng cí fá zuì
奉辭伐罪成語解釋
- 指奉嚴正之辭而討有罪。
典故出處
- 《書·大禹謨》;肆予以爾衆士,奉辭伐罪。”伐,一本作罰”。
成語典故
- 我今奉辭伐罪,拯溺蘇枯。★宋·岳飛《奉詔移僞齊檄》
成語造句
- 面對侵略者的暴行,正義之師果斷出擊,奉辭伐罪,誓要將其徹底驅逐,還百姓安寧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華夏大地上,曾有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。
當時,天下局勢動盪,諸侯紛爭不斷。有一個強大的諸侯國,其君主野心勃勃,妄圖稱霸天下。他不斷地侵略周邊弱小的國家,掠奪他們的土地和財富,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。
而在另一個諸侯國中,有一位英明睿智的君主,他心懷正義,對周邊國家遭受的苦難深感同情。他看到那霸道君主的所作所爲後,決定挺身而出,拯救那些被欺壓的國家和人民。他召集了羣臣,鄭重地說道:“那惡君不仁不義,我們不能坐視不管。我們應當奉辭伐罪,爲天下蒼生主持公道!”
於是,這位正義的君主率領着他的大軍,踏上了討伐惡君的征程。一路上,他們軍紀嚴明,對百姓秋毫無犯。遇到困難和挑戰,他們毫不退縮,勇往直前。
當他們來到被侵略的國家時,當地的百姓們紛紛歡呼雀躍,簞食壺漿迎接他們。正義之師得到了百姓們的支持和擁護,士氣更加高昂。
在與那惡君的軍隊交戰中,正義之師憑藉着高超的戰術和英勇無畏的精神,一次次取得了勝利。那惡君的軍隊節節敗退,最終被徹底擊敗。
正義的君主成功地實現了他的目標,拯救了那些被欺壓的國家和人民。他的行爲得到了天下人的讚譽和敬仰,他的國家也因此變得更加強大。
這段歷史被後人傳頌不衰,“奉辭伐罪”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,它代表着正義之師爲了討伐罪惡、維護和平而英勇出征的偉大精神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每當有邪惡勢力崛起,總會有正義之士挺身而出,以奉辭伐罪的精神,爲了公平、正義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奮鬥。正如那英明的君主一樣,他們的事蹟激勵着後人,讓人們始終堅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,和平與安寧必將降臨人間。
奉辭伐罪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