拂袖而去

成語拼音

fú xiù ér qù

拂袖而去成語解釋

拂袖甩袖子,表示生氣。形容生了氣,一甩袖子就走了。

典故出處

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王子敬數歲時,嘗看諸門生樗蒲,見有勝負,因曰‘南風不競。’……子敬瞋目曰‘遠慚荀奉倩,近愧劉真長。’遂拂袖而去。”

成語典故

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,不合則拂袖而去。★魯迅《兩地書·一三五》

成語造句

他因爲無法忍受對方的無理指責,憤怒之下拂袖而去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官員。他爲人正直,心懷壯志,一心想要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貢獻。 李賢所處的朝堂,局勢複雜,各方勢力爭鬥不斷。有一些奸臣爲了自己的私利,常常勾結在一起,排擠那些正直的官員。李賢對他們的行爲深感不滿,但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原則,盡心盡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職責。 有一次,朝廷商議一項重要的政策,李賢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建議。然而,那些奸臣卻爲了反對而反對,故意歪曲李賢的觀點,試圖讓他的建議無法通過。李賢據理力爭,詳細地闡述了自己建議的好處和必要性。可是,那些奸臣根本不聽,反而對他冷嘲熱諷。 面對這種情況,李賢感到無比的憤怒和失望。他看着這些自私自利、不顧國家和百姓利益的人,心中充滿了無奈。最終,在又一次激烈的爭論無果後,李賢毅然拂袖而去。他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中,自己的抱負無法實現,與其繼續與這些人糾纏,不如離開這個是非之地。 李賢拂袖而去的舉動,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共鳴和敬佩。他們也對朝堂的現狀感到不滿,但卻沒有像李賢那樣的勇氣。李賢的離去,讓人們看到了正直之士在黑暗中的無奈和堅持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李賢這樣因爲不滿現狀而拂袖而去的人並不少見。他們或許無法改變整個局勢,但他們的行爲卻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,照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,詮釋了對正義和真理的追求,也讓後人在面對不公和黑暗時,有了勇氣和力量去堅守自己的信念。正如古人云:“舉世皆濁我獨清,衆人皆醉我獨醒。”李賢的拂袖而去,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。雖然他暫時離開了朝堂,但他的正直和勇氣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,成爲了人們敬仰和學習的榜樣。

拂袖而去-成語圖片

拂袖而去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