負乘斯奪
成語拼音
- fù chéng sī duó
負乘斯奪成語解釋
- 指才德不稱其職會招致禍患。
典故出處
- 語出《易·繫辭上》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盜思奪之矣。”
成語典故
- 兼招討使,權不爲不重,若更加以甚高非常之寵,必起負乘斯奪之悔,所有宣撫副使恩命,實難祗受。★宋·岳飛《辭宣撫副使札》
成語造句
- 他平日裏行爲不端,做事毫無原則,最終落得如此下場,真是應了負乘斯奪這個道理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。衛國曾經歷過一段動盪的時期,國內局勢複雜多變。
在衛國的朝堂上,有一位名叫寧喜的大臣。寧喜本有着一定的才能和抱負,但他卻逐漸被權力和慾望矇蔽了雙眼。當時衛國的國君荒淫無道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。寧喜看到了機會,他妄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奪取更高的權力和地位。
他開始暗中勾結一些心懷叵測的人,策劃着一場陰謀。他們用盡各種手段,排除異己,試圖掌控衛國的朝政。然而,他們的行爲卻引起了許多正直大臣的不滿和反對。
其中有一位名叫石惡的大臣,他深知寧喜等人的行徑是不道德且危險的。石惡多次勸諫寧喜,希望他能放棄這種錯誤的做法,但寧喜卻置若罔聞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寧喜等人的陰謀逐漸浮出水面。衛國的百姓對他們的所作所爲深感憤怒和失望。而其他諸侯國也對衛國的局勢密切關注,他們意識到衛國可能會陷入更大的混亂。
最終,寧喜等人的行爲引發了嚴重的後果。他們的陰謀被揭露,遭到了應有的懲罰。衛國也因爲這場動盪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。
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,“負乘斯奪”所表達的道理。就像寧喜,憑藉着不正當的方式去追求權力和地位,最終必然會失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。這也正如《易·繫辭上》中所說:“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盜思奪之矣。”當一個人德行不配其位時,必然會遭遇災禍。我們應當以此爲鑑,堅守正道,通過正當的努力和奮鬥去追求自己的目標,而不是妄圖走捷徑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利益,否則就會如同寧喜一般,落得個可悲的下場。
負乘斯奪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