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心之患
成語拼音
- fù xīn zhī huàn
腹心之患成語解釋
- 比喻嚴重的禍患。
典故出處
-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鑑·後梁太祖乾化元年》雲代與燕接境,彼若擾我城戍,動搖人情,吾千里出征,緩急難應,此亦腹心之患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東南又生一越,爲其腹心之患。★明·劉基《春秋明經·吳入郢于越入吳公會晉侯及吳子於黃池于越入吳》
成語造句
- 在戰爭時期,敵軍的精銳部隊一直是我方的腹心之患,必須想辦法加以應對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,有一位英明的君主。他統治的國家一度繁榮昌盛,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一些潛在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。
在宮廷之中,有一個心懷叵測的大臣。他表面上對君主恭敬有加,實則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。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巧言令色,贏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追隨。這位大臣平日裏的所作所爲並未引起君主的警覺,因爲他善於僞裝,將自己的野心隱藏得很深。
然而,隨着時間的流逝,這位大臣的勢力不斷壯大,他開始不滿足於現狀,妄圖謀取更高的權力和地位。他在暗中策劃着各種陰謀詭計,企圖顛覆君主的統治。
此時,宮廷中有一位忠誠而睿智的老臣察覺到了危險。他憂心忡忡地找到君主,向他進言,詳細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和那位心懷不軌大臣的種種行徑。他提醒君主,這位大臣已經逐漸成爲了國家的腹心之患,如果不及時加以遏制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君主開始時還有些將信將疑,但在老臣的多次懇切進諫下,他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。於是,君主開始暗中調查那位大臣,果然發現了許多令人震驚的事實。
爲了消除這個腹心之患,君主和老臣精心策劃了一場行動。他們不動聲色地逐步削弱那位大臣的勢力,同時巧妙地利用各種機會揭露他的陰謀。最終,在一場激烈的宮廷鬥爭中,君主成功地將這位心懷叵測的大臣及其黨羽一網打盡,徹底消除了這個威脅到國家安危的隱患。
從此,國家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與繁榮。君主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,必須時刻保持警惕,不能忽視那些潛在的腹心之患,只有這樣,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。這個故事也提醒着後人,要善於察覺身邊的危險,及時採取行動,避免讓小小的隱患發展成爲不可挽回的大禍。正如《後漢書·陳蕃傳》中所說:“寇賊在處,四肢之疾;內政不理,心腹之患。”我們應當以史爲鑑,防患於未然。
腹心之患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