幹父之蠱
成語拼音
- gàn fù zhī gǔ
幹父之蠱成語解釋
- 幹承擔,從事;蠱事、事業。繼承並能勝任父親曾從事的事業。
典故出處
- 《周易·蠱》幹父之蠱,有子,考無咎,厲終吉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勇敢地承擔起家族企業的管理重任,努力解決各種難題,頗有幹父之蠱的擔當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個名爲衛國的國家。衛國的一位大臣名叫石厚,他的父親石碏是衛國德高望重的元老。
石厚自幼嬌生慣養,養成了驕橫跋扈的性格。隨着年齡的增長,他與衛國的公子州籲交好。州籲是一個心懷不軌之人,一直妄圖謀取更高的權力和地位。石厚爲了幫助州籲達成目的,與他一起策劃了許多陰謀詭計。
他們的行爲引起了衛國的動盪和混亂,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石碏看在眼裏,急在心裏,他多次勸說石厚不要與州籲同流合污,但石厚根本不聽。
終於,州籲成功地發動了政變,奪取了衛國的政權。然而,他的統治殘暴不仁,衛國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。石碏深知不能任由他們繼續爲非作歹下去。
於是,石碏想出了一個計謀。他假意表示支持州籲,邀請州籲和石厚到陳國訪問。州籲和石厚不知是計,欣然前往。當他們到達陳國時,石碏早已暗中聯絡了陳國的國君,讓陳國將州籲和石厚扣押起來。
隨後,石碏派使者前往陳國,要求陳國將州籲和石厚處死,以正國法。陳國國君同意了石碏的請求,最終將州籲和石厚處決。
石碏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,成功地糾正了兒子所犯下的錯誤,平定了衛國的內亂。他的行爲可謂是“幹父之蠱”,即兒子能繼承父志,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,改正父親的過錯。
石碏的故事被後世傳頌,成爲了一個典範。他的行動展現了一個有擔當、有責任感的父親形象,也讓人們明白了在面對大是大非時,不能因爲親情而喪失原則和底線。他敢於糾正兒子的錯誤,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,這種精神令人敬佩。正如《左傳》中所記載的那樣,石碏的行爲成爲了後世人們所敬仰和學習的榜樣。
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,無論在何時何地,我們都應該堅守正義和道德,不能爲了個人的私利而違背良心和原則。同時,我們也應該從石碏的故事中汲取教訓,注重家庭教育,培養子女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,讓他們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避免類似的悲劇發生,創造一個更加和諧、美好的社會。
幹父之蠱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