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同身受

成語拼音

gǎn tóng shēn shòu

感同身受成語解釋

感感激;身親身。心裏很感激,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。

典故出處

《晚清文學叢鈔·轟天雷》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,萬事求二兄代爲照顧,感同身受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他講述自己的艱難經歷時,那種痛苦和無奈,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彷彿都經歷過一般,能夠感同身受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年輕人叫李明。他生活雖然並不富裕,但卻總是樂於助人,對他人的痛苦和困難能夠深切體會。 一天,李明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在寒風中瑟瑟發抖,他上前詢問才得知老人無家可歸,已經餓了好幾天。李明毫不猶豫地將老人帶回自己家中,爲他準備了溫暖的食物和牀鋪。老人感激涕零,對李明連連道謝。李明卻說:“不必如此,看到您這樣,我心裏也很難過,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。” 又有一次,小鎮上發生了一場火災,許多人家的房屋被燒燬,人們流離失所。李明看到他們的慘狀,心中滿是憐憫。他積極地參與到救援工作中,幫助受災的人們尋找臨時住所,分發食物和衣物。他不辭辛勞,日夜忙碌,只爲了能讓受災的人們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李明的善舉傳遍了整個小鎮,人們對他充滿了敬佩和感激。然而,命運卻對李明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。李明的父親突然身患重病,需要一大筆錢來醫治。李明四處借錢,但仍然湊不夠所需的費用。就在他感到絕望的時候,那些曾經受過他幫助的人們紛紛伸出援手。他們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有力,幫助李明度過了這個難關。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李明的父親終於康復了。李明感慨萬千,他深刻地體會到了那種在困難時刻得到他人幫助的溫暖和感動。他意識到,當別人遇到困難時,自己的幫助可能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改變和希望。從那以後,李明更加堅定地繼續着他的善舉,他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暖和關愛。 正如《警世通言》中所寫:“受人滴水之恩,當以涌泉相報。”李明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真諦。他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卻感染了每一個人。他讓人們明白,在這個世界上,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,我們應該對他人的痛苦和困難感同身受,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。只有這樣,我們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纔會更加和諧。李明的故事成爲了小鎮上的一段佳話,激勵着人們在生活中多一份關愛,少一份冷漠。

感同身受-成語圖片

感同身受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