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高在上

成語拼音

gāo gāo zài shàng

高高在上成語解釋

原指地位高,現在形容領導者脫離實際,脫離羣衆。

典故出處

《詩經·周頌·敬之》無曰高高在上,陟降厥士,日監在茲。”

成語典故

有着理智的青年朋友們眼看部長高高在上,三青團”爪牙虎視眈眈,也只有沉默裝傻而已。★鄒韜奮《患難餘生記》第二章

成語造句

他那種目中無人的態度,總讓人覺得他高高在上,難以接近。

成語故事

在遙遠的古代,有一個國家,其國王憑藉着祖輩的功績,登上了王位。這位國王初時也心懷壯志,想要有所作爲,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。 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他漸漸迷失在了權力與榮耀之中。他開始覺得自己高高在上,與百姓之間有了一道無形的鴻溝。他不再願意深入民間去了解百姓的疾苦,每天只是待在華麗的宮殿中,享受着衆人的阿諛奉承。 大臣們看到國王的變化,心中憂慮不已,但又不敢直言進諫。因爲國王已經聽不進去任何不同的聲音,他認爲自己的決策永遠都是正確的。 有一次,國家遭遇了嚴重的旱災,百姓們顆粒無收,生活陷入了困境。一些大臣鼓起勇氣向國王彙報此事,希望國王能採取措施來幫助百姓度過難關。可是國王卻不以爲然,他覺得這只是暫時的困難,百姓們應該自己想辦法解決。 旱災持續了很久,百姓們紛紛流離失所,餓殍遍野。而國王依然沉浸在自己高高在上的世界裏,對這一切視而不見。終於,百姓們忍無可忍,他們聯合起來,發動了起義。 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強大,國王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但此時已經太晚了,他曾經的高高在上讓他失去了民心,沒有人願意再爲他效力。最終,國王被起義軍推翻,他不得不流落街頭,嚐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。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,無論處於何種地位,都不能將自己置於高高在上的位置,而應該保持謙遜和對他人的尊重。正如《尚書》中所說:“滿招損,謙受益。”只有時刻關注民生,與人民保持緊密的聯繫,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,國家才能長治久安。而那些自高自大、脫離羣衆的人,最終都將走向失敗。

高高在上-成語圖片

高高在上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