櫜甲束兵
成語拼音
- gāo jiǎ shù bīng
櫜甲束兵成語解釋
- 指脫去鎧甲,收起兵器。
典故出處
- 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秦師輕而無禮”唐孔穎達疏《呂氏春秋》說此事雲‘師行過周,王孫滿曰過天子之城,宜櫜甲束兵,左右皆下。’”今本《呂氏春秋·悔過》作橐甲束兵”。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如今局勢漸穩,各方勢力權衡利弊後,決定櫜甲束兵,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。這個國家的邊境時常遭到外敵的侵擾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
國王爲了保衛國家和人民,決定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。他召集了全國的青壯年,組建了一支龐大的軍隊,併爲他們配備了精良的武器和裝備。
將軍們帶領着士兵們日夜操練,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。然而,就在他們即將出徵的時候,一位智慧的大臣站了出來。
這位大臣向國王進言道:“陛下,戰爭固然可以保衛我們的國家,但也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。我們是否可以先嚐試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呢?比如派遣使者與敵方進行談判,尋求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。”
國王聽了大臣的話,陷入了沉思。他深知戰爭的殘酷,但又擔心如果不採取強硬手段,國家將無法安寧。
大臣繼續說道:“陛下,櫜甲束兵並不意味着我們軟弱,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。我們可以先展示我們的實力和決心,但同時也保持對話的渠道。這樣,既可以讓敵方知道我們不是好欺負的,也爲和平解決問題留下了機會。”
國王最終被大臣說服,決定先派遣使者與敵方進行談判。使者帶着國王的誠意和條件前往敵方,經過艱苦的談判,雙方終於達成了和平協議。
通過這次事件,這個國家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,百姓們得以繼續安居樂業。國王也意識到,櫜甲束兵有時比盲目發動戰爭更加明智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許多國家和朝代都曾面臨類似的抉擇。有的因爲盲目好戰而導致國家衰落,民不聊生;而有的則能夠審時度勢,通過櫜甲束兵等智慧的方式維護國家的和平與穩定。正如《孫子兵法》中所說:“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在面對衝突和爭端時,我們應該像這個故事中的大臣和國王一樣,冷靜思考,權衡利弊,尋求最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解決方案,而不是輕易地選擇戰爭這種極端的方式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保持和平與發展,讓人類社會不斷進步。
櫜甲束兵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