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令明號

成語拼音

gēng lìng míng hào

更令明號成語解釋

重新申明號令。說明賢明君主應當取信於民。

典故出處
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居數月,有警,擊鼓而民不赴。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管理團隊時,必須明確規則和職責,不能模糊不清,否則就需要重新梳理流程,更令明號,以保證工作的高效開展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國家,局勢動盪不安。當時的君主雖然有一定的治國之志,但國家的管理卻頗爲混亂,各項政令繁雜且不統一,導致百姓們常常感到無所適從。 有一位賢臣名叫李明,他看到這種情況後,憂心忡忡。他深知這樣下去國家必將陷入困境,於是決定向君主進諫。李明在朝堂之上,慷慨陳詞,指出當前國家政令混亂的弊端,以及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的不良影響。他對君主說:“陛下,如今我們國家猶如一艘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隻,各種政令如同雜亂的繩索,讓國家難以穩步前行。我們必須進行改革,梳理並明確各項政令,做到更令明號,才能讓國家重回正軌。” 君主聽後,陷入了沉思。他意識到李明所言甚是有理,於是決定採納他的建議,着手對國家的政令進行全面的清理和整頓。君主和李明以及其他大臣們一起,仔細研究每一項政令,去除那些不合理、相互矛盾的部分,重新制定清晰、明確且合理的政策。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國家終於有了一套全新的、統一的政令體系。百姓們對這些政令一目瞭然,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,不應該做什麼,國家的秩序逐漸恢復,生產也逐步發展起來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這個國家在清晰明確的政令引導下,變得日益強大。百姓們安居樂業,軍隊也日益強盛。而李明因爲他的遠見卓識和忠誠進諫,成爲了國家的重要功臣,備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。 後來,人們在回顧這段歷史時,常常會提及“更令明號”這個典故,以此來提醒後人,一個國家或者組織,必須要有明確清晰的規則和指令,纔能有效地進行管理和發展。正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中所說:“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,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,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。民怪之,莫敢徙。復曰:‘能徙者予五十金。’有一人徙之,輒予五十金,以明不欺。卒下令。”只有做到政令明確,才能取信於民,國家也才能繁榮昌盛。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明白,在任何時候,清晰明確的規則和指引都是至關重要的,它是實現目標和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。

更令明號-成語圖片

更令明號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