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遂身退

成語拼音

gōng suí shēn tuì

功遂身退成語解釋

指功成名就之後就退隱不再做官。同功成身退”。

典故出處

《老子》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,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,功遂身退天之道。”

成語典故

功遂身退,不祁榮滿。★《梁書·武帝紀上》

成語造句

在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後終於成就大業,他沒有貪戀權位,選擇了功遂身退,去過平靜的生活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,他的故事充分詮釋了“功遂身退”的真諦。 他叫范蠡,生活在春秋時期。范蠡起初輔佐越王勾踐,幫助他臥薪嚐膽,歷經艱難困苦,最終實現了復國大業。在這個過程中,范蠡展現出了卓越的智慧和才能。他出謀劃策,協助勾踐整頓內政、發展經濟、訓練軍隊,爲越國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。 當越國成功復仇,擊敗吳國後,范蠡敏銳地察覺到了局勢的變化。他深知勾踐此人可以共患難,卻難以同富貴。此時的越國,雖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,但也隱藏着諸多危機和隱患。范蠡意識到,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,如果繼續貪戀權勢和富貴,很可能會給自己招來災禍。 於是,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功遂身退。他放棄了高官厚祿,帶着家人悄悄離開越國,開始了新的生活。他輾轉來到齊國,改名換姓,辛勤耕耘,很快就積累了鉅額財富。然而,他並沒有被財富衝昏頭腦,再次將財富分散給當地百姓,然後又離開此地。 范蠡的一生,完美地體現了“功遂身退”的智慧。他懂得在恰當的時候放下,不貪戀功名利祿,避免了“鳥盡弓藏,兔死狗烹”的悲劇。正如《道德經》中所說:“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。”歷史上也有許多人因爲不懂得功遂身退而遭遇不幸。比如漢朝的韓信,他爲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,但卻在功成名就後居功自傲,不懂得收斂,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。 范蠡的故事告訴我們,在人生的舞臺上,我們要有追求成功的勇氣和決心,但也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放下。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後,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謙遜的態度,不要被眼前的榮耀和利益所迷惑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、更加長遠。 功遂身退,並非是消極避世,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智慧。它讓我們懂得在喧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寧靜與從容,在繁華落盡後,依然能夠找到內心的那份安寧和滿足。讓我們以范蠡爲榜樣,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功遂身退,去追尋更加有意義的人生。

功遂身退-成語圖片

功遂身退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