觥飯不及壺飧
成語拼音
- gōng fàn bù jí hú sūn
觥飯不及壺飧成語解釋
- 豐盛的酒餚沒有準備好,不如一壺水泡飯可以解除飢餓。比喻事情很急,不能等待。
典故出處
- 《國語·越語下》觥飯不及壺飧。今歲晚矣,子將奈何?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緊急關頭,那些精美的大餐遠不如能迅速解決飢餓的簡單食物,正所謂觥飯不及壺飧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鄭國。鄭國內有一位大臣名叫公子宋,他對美食有着獨特的敏銳感知。
有一天,公子宋與另一位大臣子家一同前往朝堂。路上,公子宋的食指突然不由自主地跳動起來。他心中暗喜,因爲他有一種奇特的預感,每當他的食指這樣跳動時,就意味着有美味佳餚在等着他。子家見他如此異樣,便好奇地詢問緣由。公子宋得意地說:“以往每次我的食指這樣跳動,不久之後我必定會品嚐到珍貴的美食。”子家雖然半信半疑,但也對他的話感到十分新奇。
當他們進入朝堂後,果然發現鄭靈公正在準備一場盛宴。原來,有人進獻了一隻異常珍貴的大鱉,鄭靈公決定與衆大臣一同分享。子家見狀,對公子宋的神奇預感驚歎不已,兩人相視一笑。
然而,鄭靈公在分配鱉肉時,卻故意想要捉弄公子宋,唯獨沒有給他。公子宋看着其他大臣都在大快朵頤,而自己卻被冷落一旁,頓時感到顏面盡失,心中涌起一股怒火。他認爲鄭靈公的行爲是對他極大的不尊重。
在憤怒的驅使下,公子宋竟然不顧一切地走到鄭靈公面前,直接將手指伸進鼎中蘸取鱉湯,然後放入口中品嚐,隨後拂袖而去。鄭靈公見狀,也大爲惱怒,認爲公子宋的行爲是公然的挑釁和冒犯。
這件事之後,公子宋和鄭靈公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。公子宋擔心鄭靈公會報復他,於是先下手爲強,與子家密謀發動政變,最終竟然殺死了鄭靈公。而鄭國也因爲這場內部的紛爭陷入了混亂之中。
“觥飯不及壺飧”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,它原本的意思是豐盛的酒餚沒有簡單的飯食能解飢,後來常用來比喻事情不能兩全其美。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,有時候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者決定,都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。鄭靈公因爲一時的惡作劇,導致與大臣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;公子宋則因爲一時的衝動和意氣用事,走上了極端的道路。這也提醒我們在爲人處世中,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爲,避免因爲一時的衝動而做出錯誤的選擇。同時,我們也要懂得尊重他人,不要因爲自己的任性和玩笑而傷害到別人的感情和尊嚴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建立良好的關係,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和衝突。
觥飯不及壺飧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