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臣孽子

成語拼音

gū chén niè zǐ

孤臣孽子成語解釋

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臣;孽子妾所生的庶子。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。

典故出處

《孟子·盡心上》獨孤臣孽子,其操心也危,其慮患也深,故達。”

成語典故

我一個人留在蘇州,真正成了一個孤臣孽子了。★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脫離蔣介石以後》

成語造句

在那動盪的時代,他宛如一葉扁舟,漂泊無依,嚐盡了世間的酸甜苦辣,其心境猶如孤臣孽子般悽楚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人,他的經歷如同一部傳奇,演繹着孤臣孽子的悲愴與堅韌。 他叫李陵,是漢代名將李廣的孫子。李陵自幼便有着出衆的軍事才能和高遠的志向。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,他渴望爲國家建立功勳,光宗耀祖。 一次,李陵奉命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。在艱苦的行軍途中,他們遭遇了數倍於己的匈奴大軍。面對強敵,李陵毫不畏懼,指揮着士兵們奮勇抵抗。然而,敵我力量過於懸殊,經過數日激戰,李陵的部隊傷亡慘重,最終陷入絕境。 在絕境之中,李陵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頑強的意志。他如同一隻孤獨的狼,帶領着殘部拼死掙扎。但無奈大勢已去,李陵最終還是被迫投降了匈奴。 消息傳回漢朝,漢武帝大怒,羣臣也紛紛指責李陵叛國。李陵從此背上了千古罵名,成爲了人們口中的“孤臣孽子”。然而,李陵的內心卻充滿了痛苦和無奈。他本是一心爲國,卻落得如此下場。 在匈奴,李陵雖然受到了一定的禮遇,但他的心中始終懷着對漢朝的思念和愧疚。他就像一個孤獨的遊子,在異國他鄉漂泊,卻始終無法找到心靈的歸宿。 後來,漢朝使者來到匈奴,李陵見到使者,涕淚縱橫地訴說着自己的苦衷和無奈。他說自己本無意叛國,只是爲了保全士兵的性命。然而,這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。 李陵的故事,是一個孤臣孽子的悲劇。他在歷史的舞臺上,扮演了一個令人嘆息的角色。他的遭遇讓我們看到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。 正如《孟子·盡心上》中所說:“獨孤臣孽子,其操心也危,其慮患也深,故達。”李陵的一生,充滿了危機和憂患。他的經歷也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,在複雜的歷史背景下,個人的命運往往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。但即便如此,李陵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國家的忠誠,依然值得我們銘記和敬仰。儘管他被貼上了“孤臣孽子”的標籤,但他的故事卻永遠地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,成爲後人感慨和思索的素材。

孤臣孽子-成語圖片

孤臣孽子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