鵠形鳥面
成語拼音
- hú xíng niǎo miàn
鵠形鳥面成語解釋
- 指飢疲瘦削的樣子。
典故出處
- 明歸有光《送宋知縣序》歲復荐饑,侯加意撫卹,向之逃亡者,鵠形鳥面,爭出供役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長期生活困苦,食不果腹,如今已是一副鵠形鳥面的模樣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陷入了長期的戰亂與饑荒之中。百姓們生活困苦,流離失所。
在一個偏遠的小村落裏,住着一個名叫阿明的年輕人。由於連年的災禍,阿明也變得窮困潦倒,他每天都在爲生計奔波,卻常常食不果腹。長時間的飢餓和勞累,讓阿明的身體變得極爲消瘦,他的面容憔悴,彷彿變了一個人似的。
有一天,阿明聽說鄰國較爲安定,也許能找到一條活路,於是他決定踏上前往鄰國的路途。一路上,他歷經艱辛,風餐露宿。由於缺乏食物,他的身體愈發虛弱,原本挺拔的身姿也漸漸佝僂。當他終於到達鄰國邊境時,他看上去就如同一隻瘦弱的鳥兒,身形如同野鶴一般。
鄰國的士兵看到他這副鵠形鳥面的模樣,都感到十分驚訝和同情。他們給阿明提供了一些食物和水,讓他得以恢復體力。阿明感激涕零,他在鄰國努力尋找工作,希望能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阿明憑藉着自己的勤勞和堅韌,逐漸在鄰國站穩了腳跟。他時常會想起自己曾經那鵠形鳥面的日子,心中感慨萬千。他深知生活的不易,也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。
後來,阿明的故事在兩國之間流傳開來,人們用他的經歷來警示後人,要珍惜和平,避免戰爭和饑荒帶來的苦難。而“鵠形鳥面”這個成語,也因此被用來形容那些因飢餓、貧困或勞累而變得身形消瘦、面容憔悴的人,提醒着人們不要忘記曾經的苦難,要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。歷史上,許多時期都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景,百姓們遭受着苦難,他們的模樣就如阿明當初那般令人心酸。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教訓,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與繁榮。
鵠形鳥面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