乖僻邪謬
成語拼音
- guāi pì xié miù
乖僻邪謬成語解釋
- 乖乖張,不順;僻孤僻。指性格古怪孤僻,不近人情。
典故出處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回其乖僻邪謬不過人情之態,又在千萬人之下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的種種行爲讓人難以理解,完全是乖僻邪謬,根本不符合正常的邏輯和道德規範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李華的人。
李華生活在一個小鎮上,他從小就表現出與衆不同的性格。他行爲乖張,想法也常常稀奇古怪,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。隨着時間的推移,他這種乖僻的性格愈發明顯。
他對於一些傳統的觀念和習俗總是持質疑態度,經常提出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觀點。比如,在大家都遵循傳統禮儀的時候,他卻覺得那些都是繁文縟節,毫無意義。他的言論和行爲常常引起他人的側目和議論,但他卻毫不在意,依舊我行我素。
有一次,鎮上來了一位智者,聽聞了李華的事情後,決定去見見他。智者與李華交談後,發現他的一些想法雖然奇特,但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。然而,李華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,過於偏激和極端,讓人難以接受。智者試圖引導他,讓他明白凡事都應該有個度,不能過於乖僻邪謬。
可是李華根本聽不進去智者的話,他堅信自己的想法纔是正確的。他開始四處宣揚自己的觀點,試圖讓更多的人認同他。然而,他的行爲卻引起了更大的爭議和反感。
在歷史上,也有類似的人物。比如明朝的李贄,他以離經叛道著稱,對傳統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很多大膽的質疑和批判。但他的觀點也並非完全沒有可取之處,只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,顯得過於突兀和難以被接受。
李華的故事就如同一個縮影,提醒着我們,在追求個性和創新的同時,不能走向乖僻邪謬的極端。我們需要在尊重傳統和社會規範的基礎上,合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。否則,就像李華一樣,雖然可能會引起一時的關注,但最終只會被人們視爲異類,難以真正融入社會,實現自己的價值。
我們應當從李華的故事中吸取教訓,保持理性和客觀的態度,在堅持自己的原則的同時,也要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,共同營造一個和諧、包容的社會環境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避免陷入乖僻邪謬的誤區,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乖僻邪謬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