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偪民反
成語拼音
- guān bèng mín fǎn
官偪民反成語解釋
- 在反動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下,人民無法生活,被迫奮起反抗。同官逼民反”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那黑暗的年代,苛捐雜稅繁重,百姓苦不堪言,最終導致了官偪民反的局面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,政治逐漸腐敗,官員們濫用權力,橫徵暴斂。
在一個小縣城裏,百姓們原本過着平靜的生活。然而,新任的縣令卻是一個貪婪無度的人。他爲了搜刮錢財,不斷地增加各種賦稅,百姓們的生活日益艱難。許多人家中幾乎無米下鍋,孩子們餓得面黃肌瘦。
一位名叫李義的年輕人,看着鄉親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心中充滿了悲憤。他多次試圖向縣令反映百姓的困境,但都被縣令置之不理,甚至還遭到了威脅和打壓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百姓們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殘酷的壓迫。李義決定站出來,帶領大家反抗。他四處奔走,聯絡志同道合的人,向他們訴說着百姓的苦難和官員的惡行。
終於,在一個夜晚,李義帶領着衆多百姓發起了起義。他們拿着簡陋的武器,衝向縣衙,要求縣令停止剝削,減輕賦稅。縣令驚恐萬分,他沒想到平日裏溫順的百姓竟然會起來反抗。
然而,百姓們的怒火已經被點燃,他們不再畏懼官府的權威。在李義的帶領下,起義隊伍不斷壯大,周邊的百姓也紛紛響應。他們一路攻城略地,將那些欺壓百姓的官員一一懲治。
朝廷得知此事後,大爲震驚。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趕忙派遣軍隊前來鎮壓。但此時的百姓已經衆志成城,他們與朝廷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。
在這場鬥爭中,雖然百姓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,但他們也讓朝廷看到了他們的力量和決心。最終,朝廷不得不做出讓步,罷免了那些貪婪的官員,減輕了百姓的賦稅,這場官逼民反的風波才逐漸平息。
這個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中,當官府的壓迫達到一定程度時,百姓們必然會奮起反抗的道理。正如歷史上諸多類似的事件一樣,它提醒着統治者要以民爲本,否則必將引發社會的動盪和不穩定。
官偪民反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