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蓋相望

成語拼音

guān gài xiāng wàng

冠蓋相望成語解釋

冠蓋指仁宦的冠服和車蓋,用作官員代稱;相望互相看得見。形容政府的使節或官員往來不絕。

典故出處

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齊楚約而欲攻魏,魏使人求救於秦,冠蓋相望,秦救不出。”

成語典故

冠蓋相望催入相,待將功德格皇天。★唐·韓愈《次潼關上都統相公》詩

成語造句

長安街上,達官貴人出行頻繁,車水馬龍,其景象可謂冠蓋相望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漢朝,有一個時期,京城長安的街道上常常出現一幅獨特的景象。 那時,國家繁榮昌盛,政治穩定,官員們頻繁地往來於各地執行公務。長安作爲國家的都城,更是官員們聚集的重要之地。無論是身負重任的大臣,還是地方上前來述職的官員,他們都乘坐着華麗的馬車,在京城的道路上穿梭。 這些馬車裝飾精美,車頂上的冠蓋高高聳立,引人注目。每天,在長安的大街小巷,來來往往的馬車絡繹不絕,車頂上的冠蓋一個接着一個,遠遠望去,就像是一條連綿不斷的綵帶。官員們或去朝堂商議國事,或前往各個部門處理事務,彼此之間碰面也是常有的事。 有一位名叫張敞的官員,他爲人正直,工作勤勉。有一次,張敞奉命前往外地處理一件緊急事務。他乘坐着馬車,沿着大道前行。一路上,他看到了無數的冠蓋,與他一同前往不同目的地的官員們的馬車交錯而過。張敞心中感慨萬千,他深知這些冠蓋背後所代表的責任和使命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“冠蓋相望”這個詞語就逐漸流傳開來,用來形容官員或使者往來不斷的景象。它不僅僅是對當時長安街道上熱鬧場景的一種描述,更是反映了那個時代國家政治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景象雖然只是短暫的一瞬,但它卻成爲了後人瞭解那個時代的一個窗口。它讓我們看到了漢朝時期政治的活躍與繁榮,以及官員們爲了國家和人民的辛勤付出。“冠蓋相望”這個成語,就如同一個歷史的烙印,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之中,提醒着我們曾經有過的輝煌歲月和那些肩負重任的人們。他們的努力和奉獻,爲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也讓我們對過去的時代充滿了敬意和嚮往。

冠蓋相望-成語圖片

冠蓋相望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