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官威儀
成語拼音
- hàn guān wēi yí
漢官威儀成語解釋
- 原指漢朝官吏的服飾制度◇常指漢族的統治制度。
典故出處
- 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上》老吏或垂涕曰‘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。’”
成語典故
- 惟茲梨園子弟,猶存漢官威儀。(陳去病《論戲劇之有益》)
成語造句
- 他穿上那身古裝,舉手投足之間竟有了幾分漢官威儀。
成語故事
- 在遙遠的漢朝,有一位名叫蘇武的大臣。
蘇武奉漢武帝之命,出使匈奴。然而,匈奴單于卻試圖逼迫他投降。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,蘇武始終堅守着對漢朝的忠誠,寧死不屈。
匈奴見蘇武如此堅定,便將他流放到北海牧羊,妄圖以此消磨他的意志。在那苦寒之地,蘇武與羊羣爲伴,生活極爲艱苦。但他心中依然懷着對漢朝的深深眷戀和對自己使命的執着。
時光荏苒,歲月如梭,蘇武在北海度過了漫長的歲月。在這期間,漢朝與匈奴的關係幾經變化,但蘇武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作爲漢朝臣子的身份和責任。
多年後,漢朝與匈奴關係緩和,漢朝使者四處尋找蘇武的下落。終於,他們得知蘇武仍在北海堅守。當使者見到蘇武時,他雖然歷經滄桑,卻依然保持着漢官的儀態和風範。他的衣冠整齊,神情堅定,即使在困苦的環境中,依然不失漢官的威嚴和莊重。
蘇武最終得以回到漢朝,他的事蹟傳遍了天下。他以自己的堅守和忠誠,展現了漢官威儀的真正含義。他的故事成爲了千古佳話,激勵着後來的人們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,堅守信念,不屈不撓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漢官威儀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儀態和形象,更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和品質。它代表着對國家的忠誠、對責任的擔當、對正義的追求。蘇武用他的行動詮釋了漢官威儀的深刻內涵,讓後人銘記和敬仰。正如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上》中所記載的:“老吏或垂涕曰:‘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。’”蘇武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漢官威儀在歷史中的光輝體現,也讓我們明白,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,都應保持那份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質。
漢官威儀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