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問則裕
成語拼音
- hào wèn zé yù
好問則裕成語解釋
- 好喜歡;裕富裕。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,學識就會淵博精深。
典故出處
- 《尚書·湯誥》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學習中遇到難題時,只有積極思考、不恥下問,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,因爲好問則裕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年輕人,他生活在一個小村莊裏。李明自幼就對知識充滿了渴望,無論遇到什麼事情,他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。
有一次,村莊裏來了一位雲遊的學者。這位學者知識淵博,在村子裏講學。李明聽到這個消息後,立刻趕到講學的地方,認真地聆聽學者的講解。在講學過程中,李明不斷地提出問題,有時候甚至會問到一些非常細節和深入的問題。學者一開始有些驚訝,但看到李明那真誠而執着的眼神,便耐心地爲他解答每一個問題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李明的知識越來越豐富。他開始不滿足於僅僅向這位學者請教,還四處拜訪其他有學問的人,不斷地好問求知。他的這種精神也感染了周圍的一些年輕人,他們也紛紛效仿李明,開始追求知識。
有一年,村莊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。莊稼枯萎,河水乾涸,人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。村長和村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,但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。這時,李明站了出來。他憑藉着自己平日裏積累的豐富知識,提出了一個解決旱災的方案。他建議大家挖掘深井,尋找地下水源,並且合理安排灌溉,以最大程度地節約用水。
村民們一開始有些猶豫,但在李明的耐心解釋和鼓勵下,最終還是決定嘗試他的方法。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,深井成功挖掘,地下水源被找到了。村莊的旱災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,莊稼重新煥發生機,人們的生活也逐漸恢復了正常。
這件事情讓李明在村莊裏聲名遠揚。人們都對他的智慧和博學表示欽佩和讚揚。而李明自己卻深知,這一切都源於他的好問則裕。他明白,只有不斷地提問,不斷地追求知識,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,才能在遇到困難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後來,李明離開了村莊,前往更大的城市繼續追求他的學問之路。他在那裏結識了更多優秀的學者和思想家,與他們交流和探討。他的知識和見識不斷增長,最終成爲了一位備受尊敬的大學者。
李明的故事在當地流傳了很久,成爲了人們教育後代的典範。人們用他的故事告訴孩子們,只有保持好問的精神,才能不斷地進步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。正如《尚書》中所說:“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。”李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,他的經歷也激勵着無數的人在追求知識和真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。
好問則裕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