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患無辭

成語拼音

hé huàn wú cí

何患無辭成語解釋

何患哪怕;辭言辭。哪裏用得着擔心沒有話說呢?常與欲加之罪”連用,表示壞人誣陷好人時,無端捏造罪名,還說得振振有詞。

典故出處

《左傳·僖公十年》不有廢也,君何以興?欲加之罪,其無辭乎?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欲加之罪,即便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錯誤,也能被編造出理由來,正所謂何患無辭。

成語故事

春秋時期,強大的晉國想要攻打弱小的衛國,於是找了一個藉口。晉獻公聲稱衛國曾侵犯過晉國,儘管這並不是事實,但他以此爲由集結軍隊,準備出征。 衛國國君得知此事後,十分惶恐,他深知晉國的強大,自己的國家難以與之抗衡。衛國的大臣們紛紛獻策,有人建議向晉國求和,有人主張奮起抵抗。 在這關鍵時刻,衛國一位智慧的謀士站出來說:“晉國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。他們一心想要攻打我們,即便我們此刻找到各種理由去解釋、去求和,他們也會找到其他的藉口來發動戰爭。我們不能坐以待斃,應該積極準備防禦。”衛國國君採納了他的建議,開始組織全國力量加強防守。 晉國的軍隊很快就兵臨城下,他們氣勢洶洶,試圖一舉攻破衛國。然而,衛國軍民同仇敵愾,憑藉着堅固的城池和頑強的抵抗意志,讓晉國的進攻屢屢受挫。 晉獻公見久攻不下,心中十分惱怒,但又無可奈何。此時,他身邊的大臣也開始勸說道:“大王,衛國雖然弱小,但他們的抵抗如此堅決,我們繼續強攻可能會損失慘重。況且,我們此次出征本就是師出無名,若再僵持下去,恐怕會引起其他諸侯國的不滿。”晉獻公思考再三,最終還是決定撤軍。 衛國成功地抵禦了晉國的這次侵略,雖然國家遭受了一些損失,但也贏得了尊嚴。而“何患無辭”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,它深刻地揭示了一個道理:當別人存心要找你的麻煩時,無論你怎麼做,他們都能找到藉口和理由。就如同晉國攻打衛國,即便沒有所謂的“侵犯”之事,他們也能編造出其他的理由來達成目的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。許多強者爲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和利益,往往會利用各種藉口去欺凌弱小。而弱小的一方則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認清對方的真實目的,不要輕易被虛假的藉口所迷惑,同時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,以應對可能面臨的威脅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,有些人可能會無端地指責我們或者找我們的麻煩,這時候我們不能一味地遷就和退讓,而應該據理力爭,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。

何患無辭-成語圖片

何患無辭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