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水不犯井水
成語拼音
- hé shuǐ bù fàn jǐng shuǐ
河水不犯井水成語解釋
- 比喻互不干犯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兩家公司在市場上各自發展,向來都是河水不犯井水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兩個相鄰的部落,分別居住在一條大河的兩岸。
這兩個部落一直相安無事,各自過着自己的生活。東岸的部落以農耕爲主,他們勤勞耕耘,收穫着豐碩的莊稼;西岸的部落則擅長狩獵和捕魚,他們在山林和河流中獲取着豐富的食物資源。
然而,有一天,東岸部落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旱災,莊稼顆粒無收,人們面臨着飢餓的威脅。無奈之下,東岸部落的首領決定帶領族人渡過河流,到西岸去尋找新的食物來源。當他們來到西岸時,看到了西岸部落豐富的漁獲和獵物,心中不禁起了貪念。
東岸部落的一些人開始偷偷地拿走西岸部落的食物,這引起了西岸部落的不滿和警惕。西岸部落的首領得知此事後,非常生氣,他認爲東岸部落破壞了一直以來雙方和平共處的局面。於是,他帶領族人找東岸部落理論。
東岸部落的首領意識到了自己族人的錯誤,他誠懇地向西岸部落道歉,並承諾會約束族人,將拿走的食物歸還。西岸部落的首領看到東岸部落首領的誠意,也不想因爲這件事引發衝突,便選擇了原諒。
從那以後,東岸部落和西岸部落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軌道上,就像那條大河的水和井水一樣,互不干擾,維持着“河水不犯井水”的狀態。他們明白了和平共處的重要性,只有相互尊重、互不侵犯,才能讓各自的部落長久地發展下去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。許多國家和民族之間,也都遵循着這樣的原則。比如古代中國的一些朝代,在與周邊國家交往時,秉持着和平共處的理念,通過友好的交流和貿易,促進了雙方的發展和繁榮。
“河水不犯井水”這個成語,不僅僅是對一種和平狀態的描述,更是提醒着人們要懂得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利益,不要輕易地去侵犯和破壞。只有在和諧的環境中,大家才能共同發展,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無論是部落之間,還是國家之間,亦或是人與人之間,這個道理都是相通的。讓我們都能銘記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智慧,努力營造一個和平、友好、相互尊重的世界。
河水不犯井水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