橫徵暴斂
成語拼音
- héng zhēng bào liǎn
橫徵暴斂成語解釋
- 斂搜刮。指向人民強行徵收苛捐雜稅,進行殘酷剝削。
典故出處
- 宋·朱熹《已酉擬上封事》國家財用皆出人民,如有不節而用度有闕,則橫賦暴斂必將有及於民,雖有愛人之心,而民不被其澤矣。”
成語典故
- 這些財富,都是蔣介石等利用其獨裁權力橫徵暴斂、假公濟私而來的。★毛澤東《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》
成語造句
-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,統治者毫無憐憫之心,對百姓進行着各種殘酷剝削,其行徑簡直就是橫徵暴斂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,國王昏庸無道,任用了一批貪婪無度的官員。
這些官員們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和討好國王,對百姓進行了殘酷的剝削。他們巧立各種名目,增加賦稅,百姓們本來就過着貧苦的生活,這下更是苦不堪言。農民們辛勤勞作一年,收穫的糧食大部分都被官府強行收走;商人們也被高額的稅收壓得喘不過氣來。
有一個地方的縣令,尤其以橫徵暴斂而臭名昭著。他不僅對百姓徵收繁重的賦稅,還經常以各種理由搜刮民脂民膏。百姓們稍有反抗,就會遭到殘酷的鎮壓。一時間,民怨沸騰,社會動盪不安。
一位有良知的大臣實在看不下去了,他多次向國王進諫,希望國王能夠制止這些官員的惡行,減輕百姓的負擔。然而,國王卻被那些貪婪的官員們所矇蔽,認爲大臣是在危言聳聽,不僅沒有聽取大臣的建議,反而將大臣貶職。
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終於忍無可忍,紛紛揭竿而起。他們組成起義軍,反抗官府的暴政。起初,起義軍的力量還比較弱小,但隨着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,起義軍的規模不斷壯大。他們一路攻城略地,打得官府的軍隊節節敗退。
國王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但已經爲時太晚。起義軍最終推翻了國王的統治,將那些橫徵暴斂的官員們一一繩之以法。這個國家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變革,新的統治者吸取了教訓,開始輕徭薄賦,關心百姓的生活,國家才逐漸恢復了生機與活力。
歷史上,因橫徵暴斂而導致國家動盪、百姓起義的例子屢見不鮮。比如秦朝末年,統治者的繁重賦稅和徭役,讓百姓苦不堪言,最終引發了陳勝吳廣起義。這些教訓都提醒着後來的統治者,要以民爲本,不能過度剝削百姓,否則必將自食惡果。只有讓百姓安居樂業,國家才能長治久安。
橫徵暴斂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