烘雲托月
成語拼音
- hōng yún tuō yuè
烘雲托月成語解釋
- 烘渲染;託襯托。原指一種畫月亮的傳統手法◇比喻從側面渲染以顯示或突出主體。
典故出處
-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一折金聖嘆批而先寫張生者,所謂畫家烘雲托月之祕法。”
成語典故
- 這位老畫家善於用烘雲托月的筆法描畫山水。
成語造句
- 那幅畫作中,作者通過巧妙的色彩運用和細節描繪,不着痕跡地凸顯出了主角的風采,這種手法堪稱烘雲托月,令人讚歎不已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張畫師的人,他以畫技高超而聞名。
張畫師生活在一個繁華的城市裏,那裏有許多達官貴人都喜歡找他作畫。一次,一位富商請張畫師爲他畫一幅肖像。張畫師欣然應允,但他心中卻有了一個獨特的構思。
當張畫師開始作畫時,他並沒有直接去描繪富商的面容,而是先在畫布上精心地畫出了富商身後的華麗背景,那是一片絢麗多彩的雲彩和一座巍峨的高山,雲彩的形態變幻無窮,高山的氣勢雄偉壯觀。周圍的人看了都十分不解,紛紛議論道:“這張畫師怎麼不畫主角,卻畫這些無關緊要的背景呢?”然而張畫師卻不爲所動,繼續專注地創作着他的畫作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張畫師終於開始描繪富商的面容了。只見他幾筆下去,富商的形象便躍然紙上,在那絢爛背景的襯托下,富商的形象顯得格外突出和生動。人們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張畫師是用那烘雲托月的手法,通過精心描繪背景來更加鮮明地凸顯出富商的形象。
這幅畫完成後,富商看到成品驚歎不已,他對張畫師的技藝讚不絕口。從此,張畫師烘雲托月的作畫手法也被人們廣爲傳頌。
其實,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。比如在文學作品中,作者們常常會通過對環境、氛圍等的細緻描寫,來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。就如同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中,常常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寧靜與超脫。
烘雲托月的手法,不僅僅侷限於藝術領域,在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它的影子。比如在人際交往中,我們可以通過讚美他人的優點和成就,來讓對方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,這也是一種烘雲托月的體現。
總之,烘雲托月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智慧和技巧,無論是在藝術創作還是在日常生活中,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和價值。它讓我們明白,有時候通過巧妙地烘托和映襯,能夠達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,讓事物更加光彩奪目。
烘雲托月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