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作亂爲
成語拼音
- hú zuò luàn wéi
胡作亂爲成語解釋
- 猶胡作非爲。不顧法紀或輿論,毫無顧忌地做壞事。
典故出處
- 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世人決不可戲而不戲,胡作亂爲。”
成語典故
- 張金龍在新政權底下,不能胡作亂爲,也收心多了。★孔厥、袁靜《新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
成語造句
- 某些犯罪分子毫無顧忌,在社會上胡作亂爲,最終必然會受到法律的嚴懲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,有一位昏庸無道的君主。這位君主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,不理朝政,把國家大事都交給一些奸臣去處理。
這些奸臣利用君主的昏聵,在朝中胡作非爲,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弄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他們隨意誣陷忠臣良將,導致許多賢能之士被罷黜或殺害,國家的政治局勢變得極爲混亂。
有一位正直的大臣,名叫李義。他看到國家陷入如此困境,心急如焚,多次冒死進諫君主,希望君主能夠醒悟,懲治那些奸臣,恢復國家的正常秩序。然而,君主卻對他的勸諫充耳不聞,甚至還聽信奸臣的讒言,將李義貶爲庶民。
在民間,百姓們對奸臣的胡作亂爲怨聲載道,但卻敢怒不敢言。因爲奸臣們爪牙衆多,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。然而,百姓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。終於,在一次嚴重的天災之後,百姓們實在無法忍受飢餓和痛苦,紛紛揭竿而起,組成起義軍,反抗朝廷的暴政。
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強大,逐漸威脅到了京城。此時,那位昏庸的君主才如夢初醒,意識到自己的錯誤。他想要挽回局面,但爲時已晚。奸臣們見大勢已去,紛紛逃離京城,留下君主獨自面對困境。
最終,起義軍攻入京城,推翻了這個腐朽的王朝。而那位曾經胡作亂爲的君主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,成爲了歷史的罪人。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,執政者必須要以民爲本,清正廉潔,切不可胡作非爲,否則必將自食惡果。正如《貞觀政要》中所說:“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”只有真心實意爲百姓謀福祉,國家才能長治久安,繁榮昌盛。
胡作亂爲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