護過飾非

成語拼音

hù guò shì fēi

護過飾非成語解釋

掩護錯誤、文飾過失。

典故出處

《清史稿·和珅傳》和珅率對不以實,詔斥護過飾非,革職留任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在面對錯誤時,總是試圖找各種藉口,護過飾非,這種態度實在令人失望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朝堂之上,曾有一位大臣名叫王衍。王衍自幼聰慧,口才極佳,憑藉着自己的才能在仕途上一帆風順。 然而,隨着地位的上升,王衍的心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。他開始變得自負起來,常常聽不進他人的意見。一次,在處理一項重要的政務時,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策,導致了一些不良後果。但王衍並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,反而想盡辦法爲自己辯解,試圖掩蓋這個失誤。 他的下屬中有一位忠誠且直言不諱的官員,名叫李義。李義看出了王衍的錯誤,便當衆指出,希望王衍能夠正視問題並加以改正。然而,王衍卻對李義的直言感到十分惱怒,他不僅沒有反思自己,反而指責李義是在故意找茬,擾亂朝堂秩序。 王衍爲了維護自己的所謂“顏面”,不斷地找各種理由來掩飾自己的過錯。他在朝堂上誇誇其談,用一些華麗的言辭來轉移衆人的注意力,試圖讓大家忽略他的錯誤。這種護過飾非的行爲,讓一些正直的官員們深感憂慮。 時間一長,王衍的這種作風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不滿。百姓們也對他的行爲有所耳聞,對他的信任逐漸降低。但王衍卻依然我行我素,沉浸在自己營造的虛假表象中。 歷史上,這樣護過飾非的例子並不少見。《史記》中也曾記載過一些類似的人物,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和聲譽,不惜歪曲事實,掩蓋真相。這種行爲不僅會損害個人的聲譽,更會對國家和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。 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應該以史爲鑑,避免陷入護過飾非的誤區。當我們犯錯時,應該勇於承認並積極改正,而不是試圖去掩蓋或美化錯誤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不斷進步,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。同時,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被那些善於護過飾非的人所迷惑,要能夠看清事實的真相,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。王衍最終也因爲他的這種行爲,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筆,成爲了後人引以爲戒的反面例子。我們應當從他的故事中汲取教訓,努力做一個敢於擔當、實事求是的人。

護過飾非-成語圖片

護過飾非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