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寶迷邦

成語拼音

huái bǎo mí bāng

懷寶迷邦成語解釋

懷寶具有才德;迷邦讓國家迷亂。舊指有才德而不出來爲國家效力。

典故出處

《論語·陽貨》懷其寶而迷其邦,可謂仁乎?”

成語典故

老漢常聽得秀才每說道幼而學,壯而行,懷寶迷邦,謂之不仁。”(《琵琶記》第四齣)

成語造句

一個人若有非凡才能卻不施展,甘願隱匿,就如同懷寶迷邦,實在是令人惋惜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名叫陽虎的人。他頗具才能,然而其心思和行爲卻頗爲複雜。 陽虎在魯國曾有過一番作爲,但他的行事風格引起了諸多爭議。當時的魯國政治局勢較爲混亂,陽虎試圖在其中謀取更大的權力和地位。他憑藉自己的智謀和手段,一度在魯國擁有了相當的影響力。 然而,陽虎的野心逐漸膨脹,他的行爲也開始偏離正道。他試圖利用各種機會來實現自己的目的,甚至不惜使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。這引起了魯國一些有識之士的擔憂和不滿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陽虎的行爲越發肆無忌憚。他的所作所爲不僅對魯國的政治穩定造成了威脅,也讓百姓們生活在不安之中。一些人開始指責陽虎是在“懷寶迷邦”,他空有一身才能,卻沒有將其用於正途,而是爲了自己的私慾而擾亂國家。 孔子對陽虎的行爲也深感憂慮,他認爲陽虎這種行爲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不負責任。孔子主張君子應該以道德和正義爲準則,運用自己的才能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,而不是像陽虎這樣爲了個人利益而破壞國家的安定。 最終,陽虎的行爲還是引來了嚴重的後果。魯國的統治者和其他正義之士聯合起來,對他進行了抵制和打擊。陽虎的勢力逐漸被削弱,他不得不逃離魯國,四處流亡。 陽虎的故事成爲了一個典型的例子,警示着後人不要“懷寶迷邦”。一個人擁有才能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要將其用在正確的地方,爲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。如果只是憑藉才能去追求個人的私利,而不顧及國家和社會的整體利益,那麼最終必然會遭到唾棄和懲罰。正如古人所說:“邦有道,貧且賤焉,恥也;邦無道,富且貴焉,恥也。”只有心懷正義,將個人的才能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,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,爲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。

懷寶迷邦-成語圖片

懷寶迷邦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