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鐘譭棄

成語拼音

huáng zhōng huǐ qì

黃鐘譭棄成語解釋

黃鐘黃銅鑄的鐘,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,陰陽各六,黃鐘爲陽六律的第一律;毀毀壞;棄拋棄。比喻賢人遭受擯斥。

典故出處

戰國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黃鐘譭棄,瓦缶雷鳴;讒人高張,賢士無名。”

成語典故

噫!鼠輩邸張,其若是哉!黃鐘譭棄,瓦缶雷鳴,蠢茲幺麼,毒害乃爾。★清·匯陰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

成語造句

如今這社會,真正有才華的人常常被忽視,反倒一些徒有其表者備受追捧,簡直就是黃鐘譭棄。

成語故事

在遙遠的古代,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。這個國家曾經繁榮昌盛,人民安居樂業。 衛國的朝堂上有一位德才兼備的賢臣,他名叫李義。李義爲人正直,心懷天下,一心爲了國家和百姓的福祉而努力。他常常向國君進諫忠言,提出許多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建議。 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衛國的國君逐漸變得昏庸無道。他開始沉迷於享樂,不理朝政,聽信奸臣的讒言。那些奸臣們爲了自己的私利,對李義這樣的賢臣百般排擠和陷害。 儘管李義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職責,但他的聲音卻越來越被忽視。國君對他的忠言充耳不聞,反而對奸臣們的諂媚之言倍加讚賞。 在這樣的情況下,李義的處境變得越來越艱難。他的才能得不到施展,他的抱負無法實現。而那些奸臣們卻憑藉着花言巧語和陰謀詭計,在朝堂上呼風喚雨,掌握了大權。 最終,李義被國君無情地罷黜,趕出了朝堂。他的遭遇讓許多有識之士深感痛心和憤慨,然而卻無能爲力。 衛國的政治從此陷入了混亂和黑暗之中。國家的發展停滯不前,百姓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艱難。 這正如同“黃鐘譭棄”這個成語所描述的那樣,美好的事物被拋棄,而邪惡的東西卻被推崇。就像李義這樣的賢良之才被摒棄,而那些奸臣們卻得以當道。 正如歷史上許多朝代的興衰一樣,衛國因爲國君的昏庸和對賢臣的不重視,逐漸走向了衰落。曾經的輝煌如同過眼雲煙,一去不復返。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,要善於識別和珍惜真正的人才,不能因爲一時的迷惑而做出錯誤的決策。只有讓賢能之士發揮作用,國家才能繁榮昌盛,社會才能長治久安。否則,就會如同衛國一樣,陷入困境和危機之中。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,避免重蹈覆轍,讓“黃鐘譭棄”的悲劇不再重演。

黃鐘譭棄-成語圖片

黃鐘譭棄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