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上澆油

成語拼音

huǒ shàng jiāo yóu

火上澆油成語解釋

往火上倒油。比喻使人更加憤怒或使情況更加嚴重。

典故出處

元·關漢卿《金線池》第二折我見了他撲鄧鄧火上澆油。”

成語典故

若喫此藥,誤用人蔘,猶如火上澆油,不出七天,必要命盡無常。★清·石昆玉《三俠五義》第四十一回

成語造句

他本來就很生氣,你的一番指責無疑是火上澆油,讓局面更加難以收拾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國家,有一位國王。這位國王性格暴躁,時常因爲一些小事就大發雷霆。 有一次,國家遇到了一些困難,邊境遭到了外敵的侵擾,國內又遭遇了旱災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國王爲此十分焦慮,脾氣也變得更加難以控制。 在朝堂之上,大臣們紛紛進言獻策,希望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。然而,其中有一位奸臣,他平日裏就心懷叵測,總想着如何謀取私利。看到國王如此煩躁,他非但沒有提出有益的建議,反而在一旁煽風點火。 當其他大臣提出一些合理的方案時,這位奸臣卻故意歪曲他們的意思,在國王面前說這些大臣們別有居心,是想借此機會擴大自己的勢力。國王本來就心緒不寧,聽了奸臣的話後,更是怒不可遏,當場就對那些大臣進行了嚴厲的斥責。 這樣一來,朝堂之上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,大臣們也都人人自危,不敢再輕易發表意見。而那位奸臣卻越發得意,繼續在國王耳邊火上澆油,讓國王對大臣們越發不信任。 國家的局勢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糟糕,外敵趁虛而入,國內的旱災也越發嚴重,百姓怨聲載道。然而,國王卻依然被奸臣的話語所矇蔽,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 直到有一天,一位忠誠的老臣實在看不下去了,他冒死進諫,向國王揭露了奸臣的所作所爲,並引用歷史上因爲聽信奸臣讒言而導致國家覆滅的例子,希望國王能夠醒悟。國王這才如夢初醒,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。 最終,國王認清了奸臣的真面目,將其嚴懲,同時也開始廣納賢才,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國家面臨的困難。經過一番努力,國家逐漸走出了困境,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問題時,不能被那些火上澆油的人所誤導,而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,客觀地分析問題,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。

火上澆油-成語圖片

火上澆油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