蠖屈求伸
成語拼音
- huò qū qiú shēn
蠖屈求伸成語解釋
- 蠖昆蟲名,行時屈伸其體。比喻人不遇時,則屈身求隱,待來日再展宏圖。
典故出處
- 《周易·繫辭下》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蓋聞蠖屈求伸,非終於屈,龍潛或躍,匪固於潛。★明·劉基《誠意伯文集》第八卷
成語造句
- 人生在世,難免會遭遇困境,但只要心懷希望,懂得隱忍,像那寒冬中的臘梅,便能在適當的時機蠖屈求伸,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國家名爲越國。越國曾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歲月。
當時,越國的國王勾踐,面對強大的吳國的侵略,遭遇了慘敗。勾踐不得不率領着殘兵敗將,屈辱地向吳國求和。他被帶到吳國,成爲吳王夫差的奴隸,過着卑微而痛苦的生活。
在吳國,勾踐遭受了無數的羞辱和折磨,但他始終忍辱負重,默默地忍受着這一切。他就如同那彎曲的尺蠖,爲了未來的伸展而暫時屈曲。他每天辛勤勞作,甚至親自爲吳王夫差牽馬執鞭,毫無怨言。
勾踐的大臣范蠡和文種,也一直陪伴在他身邊,不斷地鼓勵他,爲他出謀劃策。他們知道,現在的蠖屈只是爲了將來的求伸。
在吳國的日子裏,勾踐臥薪嚐膽,時刻提醒自己不忘恥辱。經過多年的忍耐和努力,勾踐終於贏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,被放回了越國。
回到越國後,勾踐奮發圖強,他大力發展農業和軍事,任用賢能,積極改革。越國的國力逐漸恢復並日益強大。
終於,勾踐等到了機會。他率領着越國的大軍,向吳國發起了反擊。此時的越國軍隊,已經今非昔比,他們士氣高昂,戰鬥力極強。而吳國因爲長期的驕奢淫逸,國力已經大不如前。
經過艱苦的戰鬥,越國最終打敗了吳國,勾踐實現了他的蠖屈求伸,一雪前恥。他從一個卑微的奴隸,成爲了一個偉大的國王,帶領越國走向了輝煌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們有時會遇到困境和挫折。但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,像尺蠖一樣懂得暫時的屈曲是爲了未來的伸展,就能夠在困境中堅持下去,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。正如《周易·繫辭下》中所說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”勾踐的經歷正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。
蠖屈求伸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