擊其不意
成語拼音
- jī qí bù yì
擊其不意成語解釋
- 在敵人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進行攻擊。
典故出處
- 《孫子·虛實》行千里而不勞者,行於無人之地也。”三國·魏·曹操注出空擊虛,避其所守,擊其不意。”
成語典故
- 是時,世宗新即位,以謂昮幸周有大喪,而天子新立,必不能出兵,宜自將以擊其不意。★《新五代史·東漢世家·劉昮》
成語造句
- 在戰場上,我方軍隊巧妙地部署,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,擊其不意,從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戰場上,有一場激烈的戰役正在展開。
當時,有一位年輕而富有智謀的將領名叫李明。他所率領的軍隊與敵軍長期對峙,雙方都在尋找着最佳的戰機。敵軍的將領是一位經驗豐富且頗爲自負的人,他自認爲對戰場的形勢瞭如指掌,卻忽略了李明的足智多謀。
有一天,李明通過仔細觀察和分析,發現敵軍在某個時刻會出現一個短暫的鬆懈。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,但如果直接進攻,也可能會被敵軍迅速反應過來而陷入僵局。於是,李明心生一計。
他祕密地集結了一支精銳部隊,在一個深夜悄然出發,繞到了敵軍的後方。第二天清晨,當敵軍還沉浸在日常的狀態中時,李明帶領這支精銳部隊突然發起了攻擊,完全出乎了敵軍的意料。敵軍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措手不及,陣腳大亂。
李明的軍隊在這次進攻中勢如破竹,他們充分利用了敵軍的慌亂,不斷擴大戰果。而敵軍的將領此時才如夢初醒,但已經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了。
這場戰役最終以李明的大獲全勝而告終。他的這次行動,完美地詮釋了“擊其不意”這個成語。就如同《孫子兵法》中所說:“兵者,詭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遠,遠而示之近。利而誘之,亂而取之,實而備之,強而避之,怒而撓之,卑而驕之,佚而勞之,親而離之。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”李明正是抓住了敵軍毫無防備的時機,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,從而取得了輝煌的勝利。
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,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我們不能只遵循常規的方法,而要善於觀察和思考,尋找那些被人忽視的機會,然後果斷地採取行動,在對方意想不到的時候給予致命一擊,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,取得成功。
擊其不意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