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讒糜骨
成語拼音
- jī chán méi gǔ
積讒糜骨成語解釋
- 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。同積讒磨骨”。
典故出處
- 《梁書·江淹傳》下官聞積毀銷金,積讒糜骨,遠則直生取疑於盜金,近則伯魚被名於不義。”呂向注言毀讒之深,能銷磨金石之堅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那複雜的職場環境中,一些人的惡意中傷和誹謗,雖然起初看似無關緊要,但久而久之,竟能積讒糜骨,讓無辜之人深受其害。
成語故事
- 以下是一個關於“積讒糜骨”的成語故事:
在古代的朝堂之上,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叫李明。他一心爲國爲民,直言進諫,提出了許多有利於國家發展的良策。
然而,朝堂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心懷叵測之人,他們嫉妒李明的才能和聲譽,便開始暗中算計他。這些人在皇帝面前不斷進讒言,歪曲李明的言行和意圖。
起初,皇帝對這些讒言並未完全相信,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讒言不斷積累,猶如水滴石穿一般,逐漸在皇帝心中種下了懷疑的種子。
有一次,李明在處理一件重要事務時,因爲堅持原則而得罪了一些權貴。這些權貴便趁機添油加醋地向皇帝告狀,說李明居功自傲、意圖不軌。皇帝心中的疑慮被徹底點燃,對李明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。
儘管李明依然兢兢業業地履行着自己的職責,但皇帝卻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他。那些進讒言的人見此情形,更加變本加厲地詆譭李明。他們編造各種謊言和虛假的證據,試圖將李明置於死地。
最終,皇帝在衆多讒言的影響下,對李明下達了嚴厲的懲處。李明雖然深感冤屈,但卻無力改變局面,他的聲譽和前途就這樣被讒言所毀,真可謂是“積讒糜骨”。
歷史上,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。正如《史記》中所記載的許多忠臣良將,他們因爲小人的讒言而遭受不公正的待遇。讒言的力量是可怕的,它能夠一點點地侵蝕信任,毀掉一個人的一切。這個故事也提醒着後人,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明辨是非,不要輕易被讒言所左右,同時也要警惕身邊那些心懷惡意、善於進讒的人,以免重蹈李明的覆轍。在複雜的社會和人際關係中,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,以智慧和勇氣應對各種挑戰和陰謀。
積讒糜骨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