齎糧藉寇

成語拼音

jī liáng jiè kòu

齎糧藉寇成語解釋

齎資助;藉同借”;寇賊寇。借給敵寇兵器,送給盜賊糧食。比喻做有利於敵人、壞人的事。

典故出處

《荀子·大略》非其人而教之,齎盜糧,借賊兵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我們不能做那種看似幫忙實則有害的事情,否則就如同齎糧藉寇,給敵人提供了便利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,有一個名叫李義的人。他生活在一個邊境小鎮,那裏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。 有一年,敵國的軍隊又開始蠢蠢欲動,對李義所在的小鎮虎視眈眈。李義深知戰爭即將來臨,便積極地籌備物資,準備帶領鎮民們一起抵抗外敵。 然而,在這個過程中,出現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。李義有一個朋友名叫張華,張華這個人雖然心地善良,但卻有些糊塗。他看到李義準備了大量的糧食和物資,竟然私自做主,將其中一部分送給了敵國的一些小股部隊。 張華的行爲無異於“齎糧藉寇”,他本是出於好心,想着能平息一些戰亂,卻不曾想這樣做反而給敵人提供了幫助,讓他們更加有恃無恐。 當李義發現這個情況後,痛心疾首,他嚴厲地斥責了張華:“你可知你此舉如同引狼入室,是在幫助敵人來攻打我們自己啊!”張華這才如夢初醒,懊悔不已。 但此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,敵國軍隊因爲得到了這批物資,實力大增,很快就對小鎮發動了猛烈的進攻。李義帶領着鎮民們奮起抵抗,但由於敵衆我寡,形勢十分危急。 在關鍵時刻,李義想起了歷史上曾有過類似的教訓。比如在某些朝代,就曾因爲內部的混亂和錯誤決策,導致給敵人提供了可乘之機,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後果。他深知,自己絕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在自己的小鎮重演。 於是,李義一方面組織鎮民頑強抵抗,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外援。經過艱苦的戰鬥和不懈的努力,終於等到了友鄰部隊的支援,成功擊退了敵國的軍隊。 戰爭結束後,李義對鎮民們說:“我們必須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,絕不能再犯類似張華這樣的錯誤,不能‘齎糧藉寇’,否則我們將付出更加慘痛的代價。”鎮民們紛紛點頭稱是。 經過這次事件,小鎮的人們更加團結一心,他們明白了只有保持警惕,不做任何有利於敵人的事情,才能保衛自己的家園和親人。而張華也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,他決心痛改前非,再也不做糊塗之事。從此,小鎮在李義的帶領下,過上了更加安穩的生活,他們時刻銘記着那次險些因爲“齎糧藉寇”而帶來的災難,努力守護着自己的一方天地。

齎糧藉寇-成語圖片

齎糧藉寇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