極則必反

成語拼音

jí zé bì fǎn

極則必反成語解釋

指事物發展到極端,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。

典故出處

《呂氏春秋·博志》全則必缺,極則必反,盈則必污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事物的發展往往如此,當達到一個極端的時候,極則必反,開始朝着相反的方向轉變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故事都印證了“極則必反”這個道理。 在戰國時期,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叫齊國。齊國在齊威王和齊宣王的治理下,國力強盛,威震諸侯。然而,到了齊湣王時期,他卻依仗着齊國的強大,開始肆意妄爲。齊湣王窮兵黷武,不斷地對外發動戰爭,試圖擴張領土。他先是攻打宋國,一舉滅掉了宋國,這讓他更加志得意滿。 但是,他的這種過度擴張和驕橫跋扈的行爲,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警惕和不滿。各諸侯國開始聯合起來對抗齊國。燕國的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打齊國,齊湣王派出軍隊迎戰,但由於齊國的軍隊長期征戰,早已疲憊不堪,加上齊湣王的胡亂指揮,齊國軍隊遭遇了慘敗。 齊國的城池紛紛陷落,齊湣王也被迫出逃。曾經輝煌無比的齊國,在齊湣王的極端行爲下,陷入了絕境。從鼎盛走向了衰敗,這正體現了“極則必反”的道理。 在歷史上,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。秦朝,秦始皇統一六國後,實行嚴刑峻法,繁重的賦稅和徭役讓百姓苦不堪言。到了秦二世時期,這種情況更是變本加厲,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,強大的秦朝也迅速土崩瓦解。 還有唐朝,唐玄宗前期開創了開元盛世,國家繁榮昌盛。但後期他沉迷於享樂,寵信奸臣,政治日益腐敗,引發了安史之亂,唐朝也由盛轉衰。 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,任何事物發展到極致後,如果不懂得適可而止,不懂得收斂和調整,就必然會走向相反的方向。正如《周易·豐》中所說:“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。”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,月亮盈滿就要虧缺,天地間的事物,或豐盈或虛弱,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。 在生活中,我們也應該明白“極則必反”的道理。無論是追求事業的成功,還是享受生活的樂趣,都要把握好一個度。不能過於貪婪和執着,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。我們要學會在得意時保持清醒的頭腦,在失意時保持樂觀的心態,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。

極則必反-成語圖片

極則必反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