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不擇路

成語拼音

jí bù zé lù

急不擇路成語解釋

急得來不及選擇道路地亂跑,形容非常緊迫。

典故出處

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張鴻漸》張是夜越莽穿榛,急不擇途;及明,困殆已極。”

成語典故

他有些急不擇路地亂跑。

成語造句

他被壞人追趕,慌慌張張,簡直是急不擇路,一下子跑進了死衚衕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,國家陷入了混亂與戰亂之中。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,他生活在一個邊境小鎮。 當時,敵軍頻繁來襲,燒殺搶掠,無惡不作。李明所在的小鎮也未能倖免,百姓們紛紛逃離家園,四處尋找安全的地方。李明帶着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,也加入了逃亡的隊伍。 他們一路奔波,風餐露宿,疲憊不堪。然而,敵軍緊追不捨,讓他們始終無法擺脫危險。在一次逃亡中,他們來到了一個岔路口,一條路看上去較爲平坦,但似乎通向敵軍的方向;另一條路則崎嶇難行,但可能會比較安全。 李明心中焦急萬分,他擔心父母和妹妹的安危,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選擇。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,敵軍的喊殺聲越來越近。李明心中一慌,再也顧不得許多,帶着家人就衝上了那條看似平坦的路。 他們拼命地奔跑,可跑了一段路後才發現,自己竟然跑進了敵軍的包圍圈。李明懊悔不已,但此時已經來不及了。他們被敵軍重重包圍,陷入了絕境。 李明看着驚恐的父母和哭泣的妹妹,心中充滿了自責和悔恨。他意識到自己在危急時刻,因爲着急而沒有仔細思考,做出了錯誤的選擇,這才導致瞭如今的困境。 就在他們以爲必死無疑的時候,一位路過的將軍看到了他們的處境。這位將軍心生憐憫,帶領士兵奮勇殺敵,成功地解救了李明一家。 經過這次生死考驗,李明深刻地明白了“急不擇路”的後果。他明白在遇到緊急情況時,不能慌亂,而要保持冷靜,認真思考,權衡利弊,否則就可能會像這次一樣,因爲一時的急切而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。 此後,李明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,都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和理智。他帶着家人終於找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,過上了平靜的生活。而他的這段經歷也被人們口口相傳,成爲了一個警示後人的故事,提醒人們在危急時刻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避免因爲“急不擇路”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。正如古人云:“每臨大事有靜氣。”只有這樣,才能在複雜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策,找到真正的出路。

急不擇路-成語圖片

急不擇路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