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不可爲

成語拼音

jí bù kě wéi

疾不可爲成語解釋

疾病;爲治。病已不可醫治。比喻已到了絕境。

典故出處

《左傳·成公十年》疾不可爲也。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達之不及,藥不至焉,不可爲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巧娘曰疾不可爲,魂已離舍。”★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巧娘》

成語造句

他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,用盡了各種方法依舊沒有效果,真可謂疾不可爲。

成語故事

春秋時期,蔡國的蔡桓公身染疾病。起初,他只是感覺身體有些輕微的不適,但他並沒有把這當回事,認爲這只是小毛病,無需在意。 有一位醫術高明的大夫名叫扁鵲,他看出了蔡桓公身體隱藏的問題,便好心提醒蔡桓公:“大王,您的身體有些異樣,現在醫治還來得及,不然恐怕會有隱患啊。”然而,蔡桓公卻自恃身體強壯,根本不相信扁鵲的話,還覺得扁鵲是在危言聳聽,便對他置之不理。 過了一段時間,扁鵲再次見到蔡桓公,他的神色更加凝重,再次進言:“大王,您的病情已經有所發展了,現在醫治還不算太晚,不能再拖延了。”可是蔡桓公依然固執己見,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問題,依然不聽從扁鵲的勸告。 又過了些日子,扁鵲見到蔡桓公後,只是看了一眼便急忙離去。蔡桓公覺得很奇怪,派人去詢問原因。扁鵲嘆息着說:“一開始,大王的病在肌膚紋理之間,是可以用熱敷等簡單方法醫治的;之後病到了肌肉裏,用鍼灸也還能治癒;再後來病到了腸胃,服幾劑藥也能治好。可是現在,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,已經無法醫治了,我也無能爲力了。” 不久之後,蔡桓公果然病情急劇惡化,這時候他才意識到扁鵲當初的話是多麼正確,但此時已經回天乏術,一切都太晚了。最終,蔡桓公在痛苦中離世。 這個故事深刻地詮釋了“疾不可爲”這個成語。它警示着人們,對於一些問題和隱患,不能輕視和忽視,在事情還可以挽回和補救的時候,就應該及時採取行動。就如同蔡桓公對待自己的疾病一樣,如果他能夠在扁鵲第一次提醒時就予以重視,或許就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。許多王朝的衰敗,往往也是一開始對一些小問題不以爲意,最終導致積重難返,走向覆滅。所以,我們要以史爲鑑,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警覺性,當問題初現端倪時,就要積極應對,以免等到“疾不可爲”之時才追悔莫及。

疾不可爲-成語圖片

疾不可爲

其他成語故事